這是五年內召開的第三次全省園區大會,探索園區質量提升路徑成為重要內容
率先撞線2000億元級的成都高新區、依托龍頭推動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延伸的樂山沙灣不銹鋼產業園區、依托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達州經濟開發區……7月29日在蓉召開的全省推進產業園區發展大會上,探索園區質量提升的路徑,成為重要內容。
這是五年內召開的第三次全省園區大會。看差距,找潛力,與會者們讀出了不同——這將是四川產業園區站上從數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一個嶄新起點。
1現狀:規模不小,產業層次有待提高破題:要素投入轉向內生增長
四川園區產業規模不小,產業層次有待提高。特別是自主創新方面,2012年,園區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1.0%,遠低于全國近2%的平均水平。
四川的產業園區發展如何從依賴要素投入轉向內生增長,受到與會者的共同關注。“創新驅動發展”,也是點擊率最高的熱詞之一。“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園區又是企業的主要集中地。”省經信委主任王海林認為,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就是要把園區建成創新、科研的主戰場,將園區打造成為創新、研發的重要平臺。
樂山市委書記唐堅透露,科技創新,正在讓樂山產業逐步從低端邁向高端化發展:該市新興產業比重由過去三年來的20%提升到現在的30%,2015年將升為50%。
要提高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引進大批優質項目,需要聚集大批高層次管理人才。資陽經開區相關負責人透露,該經開區已被確定為資陽市人才優先發展實驗區,并在政策方面先行先試,圍繞產業發展構建人才資源庫。
科技創新的投入動力從何而來?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超介紹,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成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在載體建設上,有包括8家國家級孵化器、總面積超120萬平方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等,其移動互聯網創業大廈吸引入駐企業逾90家。在人才方面,設立1.5億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累計引進“千人計劃”14人、四川省“百人計劃”57人。去年,成都高新區以科技型企業為主的重點培育企業,實現入庫稅金占該區工業納稅百強企業入庫稅金(不含享受特殊政策企業)近9成。
省科技廳廳長彭宇行透露,我省正醞釀在瀘州、廣漢、攀枝花等地擴容一批省級高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并配置一批孵化平臺,通過科技園區和科技資源的布局,引領區域創新驅動發展。
2現狀:園區不少,投資強度落后于沿海破題:粗放發展轉向集約發展
截至2012年,我省共有各類園區近200個,但國家、省級園區僅有54個,而江蘇省級以上開發區就有146個、山東170個。同時,我省130萬元/畝的投資強度也低于江蘇、浙江、山東等地。
王海林認為,園區的發展以前主要是以擴大規模為主,如今已經從規模擴張開始走一條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即集中、集約、集群,產業發展質量也得到明顯提升。
注重提高投入和產出效率。江油市通過提高入園“門檻”,如明確投資總額、投資強度,對未能兌現投資承諾的企業建立定期退出機制等,有效破解了工業發展用地瓶頸。鄰水縣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建多層廠房,一批企業投資強度高達500萬元/畝,達到沿海發達地區水平。
延長產業鏈。推動產業鏈循環發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原材料的深加工程度、提升產品附加值。
龍頭帶配套、配套引龍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分工協作。樂山沙灣不銹鋼產業園區通過引導龍頭企業主動讓利,兩年內聚集53戶不銹鋼下游配套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產業加快向高端延伸。
在產業循環中“榨干吃盡”。產業內循環——以鹵水為基礎,延伸出6條產業鏈,樂山實現了從基礎原料向應用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梯度升級;園區內大循環——鹽磷化工、硅材料、稀土材料三大產業互為依托,協作配套、產品互換、優勢互補,園區聚集了63家企業、延伸出40多個產品,多晶硅行業環保難題迎刃而解。
王海林透露,省經信委將建立一套園區發展的考核指標體系,如工業集中集群集約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來引導園區科學發展。
(關鍵字:產業園區 成都高新區 產業鏈 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