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磷肥價格不斷創出近年新低,價格是供求關系的體現,反映在表觀消費量上:今年1~6月份中國出口了一銨82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41%;出口二銨209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26%,兩者合計相當于出口減少了P2O5(折純)80萬噸,而1~6月份,磷肥產量僅比去年減少不到20萬噸的P2O5(折純),也就是說表面上國內P2O5的消費量同比增加了60萬噸以上。在今年農產品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實際消費量增加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表觀消費量的增加實際反映的是庫存的增加,磷肥價格跌跌不休也就毫不意外。只要磷肥減產趨勢得以延續下去,那么供求關系就可以得到改善,價格就會筑底或者反彈。
磷肥價格大跌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個:一是農產品價格低迷,需求不足;二是全球磷肥產能過剩,價格戰在所難免;三是缺少成本支撐。這里重點討論一下磷肥的成本(一銨和二銨為代表)。
國內磷肥企業以礦肥一體化為主,因此磷礦石對成本的影響不大;合成氨的用量少,對成本的影響也不大,需要關注的重點是硫黃。硫黃是個副產品,決定其價格彈性非常大,去年同期價格還在1000元/噸,現在降到了500元/噸左右(金融危機時,跌幅最大的是硫黃),由此為一銨和二銨打開了高達200元/噸以上的下跌空間。中國每年需進口1000萬噸左右的硫黃,都為買斷價,降價只能靠國內磷肥企業開工率降低來倒逼,也就是說硫黃價格的下跌滯后于磷肥價格的下跌,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成本支撐,反而加大了企業的虧損(原料高買,產品低賣)。云天化半年業績預報預虧9億~9.8億,充分說明硫黃的降價并沒有給企業帶來任何的好處。
硫黃已經是中國化肥行業最依賴進口也是進口量最大的一個品種(70%左右被化肥消耗),因此筆者認為如果中國磷肥要在世界范圍具有競爭力,就必須要在硫黃進口價格上下大夫,其意義甚至大于鉀肥(量大、價格彈性大)。
根據硫黃的副產品屬性、港口庫存和磷肥企業的開工率看,筆者認為硫黃價格后期仍將下行,但帶來磷肥價格繼續下行的可能性并不大。理由是硫黃對磷肥跌價的滯后性已經造成磷肥企業的嚴重虧損,即使硫黃繼續跌價也未必能讓企業達到盈虧平衡。迫于虧損的壓力,行業開工率很難提升,從而有利于解決磷肥供大于求的矛盾。可以佐證的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國內磷肥產量同比降低了2%,但6月份同比大降了14%。只要減產趨勢得以延續,那么供求關系就可以得到改善,價格就會筑底或者反彈。
順便提一下國家政策。去年化肥開征增值稅,部分化肥企業反對。現在看,如果不是開征增值稅,今年國外的鉀肥就可以長驅直入,尿素也面臨著同樣的風險,也就是說增值稅政策保護了國內化肥行業。最近關于取消化肥出口關稅的呼聲比較強烈,但化肥行業已經遭受重創,顯得有點于事無補。筆者希望宏觀調控更有預見性,行業也需要提高遠視的能力。
(關鍵字: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