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進口,就是利用國外和國內在同一時點的銅價差偏差,當倫敦銅價格較低而上海銅價格偏高時,在倫敦LME期貨市場進行點價,然后,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同步拋出同等數量的銅期貨合約,以鎖定國內外價格差,待現貨銷售后,獲取進口利潤。銅進口主要參照進口比值的高低,也就是國內外的銅價格差,當加上現貨升水、增值稅和其他雜費后的進口銅價低于國內銅價時,說明比值恢復的進口良機出現了,此時,進口企業就會開足馬力,以獲取進口利潤。
舉例來說,2011年9月,由于受到歐元區債務危機加劇的影響,倫敦銅價大跌,而國內銅受到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撐,在經濟數據相對較好的背景下,國內銅價高于國外,比值恢復,因此在2011年9-12月間,銅進口同比增幅高達76%。
年初至今,國內經濟增速出現回落,制造業屢次跌破枯榮線,進口比值持續低位徘徊,進口虧損,銅進口量下降。根據1-5月我國銅進口數據,進口同比萎縮了26%,是自2004年以來進口降幅最大的一年。但6月7日以后,隨著美國退出QE預期升溫,銅價利多因素不在,資金回流促使美元止跌攀升,LME銅再現弱勢下跌。進口比值在6月7日-21日重新恢復,進口銅盈利機會來了,貿易商又卷土重來。比值恢復進口增加,保稅區庫存在經歷連續6個月的大幅下滑后,又將出現快速增長。同時,根據進口銅的季節性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在歷年的進口節點上,6-9月往往是進口高峰,因此,6月后我國銅進口量將會出現明顯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融資銅事件對進口銅的影響不容忽視。外管局5月5日發布“20號文”,要求銀行控制外匯貸款的規模,并對虛假進口貿易進行甄別,以降低信用證的貸款規模。受此影響,國內多家銀行開始停止對銅貿易商開立信用證。在銀行分類評級體系中,原先B類企業也能獲得信用證授信額度,但目前銀行收緊信貸政策,多數企業短期內很難獲得銀行支持。許多原先靠進口銅貿易進行操作的企業紛紛停止了銅進口。當前,能進口銅的企業,要么信用等級高,銀行仍可給予授信額度,要么自有資金充裕,可以全款買銅,否則,靠銀行支持進行進口貿易非常困難。
我國是銅資源短缺國,銅對外依存度高,要滿足國內的需要,進口銅是必不可少的。我國進口銅資源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是進口銅精礦、廢銅和精煉銅。前兩種是原料,用于冶煉廠生產精煉銅。今年以來,我國銅精礦原料進口量出現超常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1-5月我國銅精礦進口增速達33%,創下自2004年以來的最高。原料供應的增加,導致我國精煉銅產量大幅提升。1-5月我國精煉銅產量平均增速18%,是自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根據目前的增速規模估計,我國今年精煉銅產量有望達到698萬噸,比去年增加約100萬噸,在我國需求規模基本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我國精煉銅產量大幅提高,將替代部分進口銅,銅的進口規模將會出現下滑。
目前,最新的現貨貿易升水高達200美元,是今年以來最高水平,說明國外機構在持續買入現貨銅,同時抬高升水,增加現有庫存規模,阻礙了進口銅的增長。因此,盡管出現比值恢復,但預計今年精煉銅進口量很難超過去年,進口出現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
(關鍵字:銅價 進口銅 融資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