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消息:對工業金屬而言,9月是一個殘酷的月份,金屬價格全線大幅下跌。
這波頹勢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愈發擔心中國房地產市場,因為這是近年來中國經濟成長的支柱,也是全球金屬需求最重要的推力之一。
受到影響最大也最吸人眼球的當屬鐵礦石。鐵礦石目前價格處在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鐵礦石不僅是受中國建筑活動放緩影響最大的商品之一,而且鐵礦石市場也正苦于難以消化澳洲皮爾巴拉產區不斷提升的新增供應。
但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疑慮和美元升值雙重打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本金屬的價格疲態也顯露無遺。LME指數.LMEX自9月8日以來已跌近5%。
LME金屬中最具韌性的無疑是銅CMCU3,按周三收盤價每噸6,742美元計算,同期倫銅跌幅“僅”為3.6%。
這種現象很奇怪,因為銅和鐵礦石一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的需求增長;此外,隨著產出結束數年系統性短缺后反彈,銅的供應也在激增。
但和鐵礦石不一樣的是,銅尚未見到明顯的供應盈余跡象。可見庫存維持在極低水準,并且LME的銅庫存基本上是由一家實體在控制。
期待盛宴的同時卻在忍饑挨餓,這可謂是多月來銅市特征的寫照,在這種緊張情況得到緩解之前,銅市對于空頭來講都很危險。
**庫存低且高度集中**
全球三大交易所,LME、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和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的銅庫存共計265,000噸。
過去幾個月庫存略有增長,考慮到北半球夏季是制造業的淡季,這種增長并不令人奇怪。但銅庫存以任何歷史標準衡量都很低。
交易所庫存上一次持續處于這種低水平還是在2008年,當時銅價位于每噸8,000美元上方。
再者,全球有近半數的銅庫存是存放在LME位于美國紐奧良的倉庫,注冊倉單有132,025噸,占LME總數的85%。
相同數量控制在一家實體手中,LME期銅的近月價格數周來一直受到壓制。
LME最新的持倉報告<0#LME-WHL><0#LME-WHC>顯示,有單一市場人士持有80-90%的可用庫存,意味著非注銷倉單有122,850噸。這再加上即期倉單,其對可用庫存的掌控比重升至逾90%。
如此大額的持倉量觸發了LEM的自動出借規定,這讓試圖將手中倉位從即期展延成遠期的空方,可以少一點痛苦。
這可能是指標現貨合約較三個月期合約價差雖然震蕩,但仍相對溫和的原因,截至周三時價差為逆價差36.50美元。
**中國庫存之謎**
當然,可見庫存只是整體庫存情況的冰山一角。
更大一部分是中國保稅倉庫的庫存,其中大都作為中國影子信貸行業的擔保品。
有人認為,LME價差一直表現得好像銅是可供LME空方所利用的。
青島港丑聞讓這個理論遭到挑戰,曝露了漏洞。官方調查大宗商品倉單反復質押以騙取貸款的消息剛傳出時,銅價一度大跌,因預期數十萬噸銅將從中國保稅區倉庫轉到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亞洲倉庫。
但這種情況沒有發生。
很多銅在中國國內轉移至知名倉儲運營者手中,極少數被運到國外。
此外,保稅區庫存現在在下降。沒有確切的數據,但路透在9月初報導稱,上海保稅區庫存8月減少50,000-100,000噸,至500,000-550,000噸。
這是目前銅市又一個讓人好奇的事情。
中國一直大量吸納銅精礦。隨著中國冶煉廠提高加工量,精煉銅產出8月觸及紀錄高位。但進口一直在下降。上海期貨交易所可見庫存也在大幅下滑。
這些都暗示中國需求極其旺盛。但其他跡象都顯示需求放緩,尤其是使用大量金屬的房地產和制造業。
銅的一個主要買家--國家電網有自己的投資周期,可能抵消了其他部門需求的疲軟。
也有可能是中國國儲局悄悄吸納了保稅倉庫釋放出來的銅。中國國儲局是全球庫存中最不透明的部分。
最明確無誤的是,中國與全球其他地區一樣,都沒有出現切實的過剩跡象。
**賣方需警惕**
多數分析師仍深信,原材料過剩變為精煉銅過剩只是個時間問題。
中國8月的精煉銅加工量創下紀錄高位,暗示這個轉變過程已然開始。
但在看得見的庫存,特別是LME庫存開始明顯上升之前,銅價對于給其他金屬造成沖擊的中國增長放緩擔憂還是相對具有抵抗力。
做空者需要考慮到多頭對庫存和價差產生的巨大影響。
但這種多空對峙是基于令人難以琢磨的整體全球市場銅過剩。
(關鍵字:銅 銅價 保稅區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