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聯儲的政策決定尚未走向公眾接受檢驗之前,新興市場率先迎來拷問。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隨著美聯儲邁向貨幣政策正常化,市場預期美國加息可能使流入新興市場資金規模急劇下降。
一些海外媒體認為,新興市場對此準備不足。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經濟動能比起加息而言對這一市場的影響更大。
美聯儲自16日起舉行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該行是否宣布加息還不得而知,但投資者早就已經對美國近10年來的第一次貨幣政策緊縮進程心知肚明。
穆迪經濟網創始人及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詹迪認為美聯儲必定會在今年底前加息。在近日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他表示自己長期預測美聯儲應當從9月開始加息,但是因為外部金融市場動蕩,他現在對此并不那么有信心。
金融市場動蕩等因素不僅讓美聯儲政策變得撲朔迷離,也為新興市場帶來一個重要課題。
世界銀行15日警告稱,隨著美聯儲邁向貨幣政策正常化,市場預期美國加息可能使流入新興市場資金規模下降高達45%。根據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的數據,7月中旬至本月9日,已經有超過400億美元資金流出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國際清算銀行(BIS)本周預計,美聯儲加息100個基點,通常意味著其他地方相當于加息59個基點。這使當年吸引到大量廉價美元的新興市場,如今需要面對資本外逃風險、貨幣貶值和償債成本上升等危險課題。
但一些觀點認為,新興市場尚未做好準備。路透社分析稱,美聯儲所采取的政策將會令年度借款成本增加數十億美元。很多企業、特別是新興市場的企業似乎對于這一勢必出現的情況準備不足。
不過,世界銀行也表示,只要新興市場金融壓力不大,美聯儲收緊政策帶來的影響應該就會比較“溫和”。多位分析師認為,市場的反應不會像2013年美聯儲傳遞出收縮量化寬松力度信號時那么強烈。當時債券收益率大漲,投資者大舉拋售新興市場資產,因為如今的市場已經為相關預期付出了代價。MSCI明晟新興市場股指今年迄今已經大跌約16%。
彭博經濟學家塔瑪拉·亨德森近日撰文指出,最近歷史經驗顯示,市場對于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焦慮總會過去,接著風險偏好漸漸好轉,資金再度流入亞洲,支持區域的經濟增長。如果美聯儲升息而不損及風險偏好,則資金可能回流到亞洲;在這種情況下,會壓制市場收益率,支撐投資,帶動亞洲增長。
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馬克·海菲爾則發布報告指出,無論在此次政策會議上發生什么,美聯儲決定的最終影響主要還是由最終的利率路徑來決定,而不是加息的具體日期。
瑞銀認為,鑒于美聯儲仍依賴數據做決定,因此利率變化將取決于經濟走勢。盡管近期出現波動,但全球經濟增長仍按部就班。美國經濟形勢足以應對加息的影響。歐元區增長將在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動下繼續改善。中國經濟雖然放緩,但仍有足夠生機,令該行相信短期內不會“硬著陸”。
無論美聯儲作出何種政策決定,對于新興市場而言,都將迎來一場壓力測試。
(關鍵字:美聯儲 新興市場 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