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空間和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正在逐漸趨向于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網絡經濟正成為時代的主流。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意味著互聯網已經超越信息技術本身,成為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生產方式的重要引擎。
近期,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從戰略的高度規劃了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發展,明確了“互聯網+”的綱領與要求。
農村是我國“互聯網+”的短板,但正是最大的潛力所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其中農村網民人數已近2億。中國目前行政村數量超過68萬個,農村人口為9.4億,真正長期居住在農村的數量為7.5億。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逐漸下行,農村市場正逐漸成為電商發展的下一個藍海市場。
然而,盡管農村市場規模龐大,但農村市場的特殊性意味著電商企業進農村絕非易事,農村傳統交易習慣、物流配送成本高、電商人才短缺、龍頭企業及金融機構引領支持力度等因素仍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作為一家資產規模近6.8萬億元,擁有4萬多個營業網點,近5億客戶、1.4億電子銀行客戶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網點分布在縣域地區。自成立以來,郵儲銀行一直致力于發展普惠金融。在破題“互聯網+農村”方面,郵儲銀行有決心、有優勢、有信心。
郵儲銀行采取的辦法,是借鑒互聯網思維,打造“三個銀行”,構建“三個體系”,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創新步伐,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趨勢、新變化、新要求。
三個銀行 三劍合璧
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打造“三個銀行”,即平臺銀行、智慧銀行、普惠銀行。
一是打造開放協作的平臺銀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擁有龐大的實體網絡,旗下公司涵蓋了速遞物流、電子商務、郵政金融等業務,具有資金流、實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先天優勢。郵儲銀行依托郵政集團資源優勢,搭建了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了“互聯網金融+農村電商”、“互聯網金融+速遞物流”,外部接入互聯網企業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領域合作新模式,構建了銀銀合作、銀企合作的開放式平臺。
二是打造“體驗+智能”的智慧銀行。借助大數據平臺,郵儲銀行將個人網銀、手機銀行、微銀行等電子渠道,整合為品種齊全、體驗良好、富有洞察力的線上交易服務平臺。同時,依托4萬余個營業網點、10萬臺自助設備,打造了設備豐富、流程便捷、智能高效的線下營銷服務平臺,實現了電子渠道與實體網絡的互聯互通、線下實體銀行與線上虛擬銀行齊頭并進、傳統銀行與智慧銀行協同發展的“大渠道”經營格局。
三是打造平等共享的普惠銀行。郵儲銀行“進步,與您同步”、“普之城鄉,惠之于民”的理念,與互聯網精神高度契合。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三農”、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高新技術產業等客戶需求,通過立體化的普惠金融服務渠道,打造了富有特色的郵儲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新模式,樹立了中國普惠金融先行者和引領者的社會形象。
三個體系 三足鼎立
共筑特色支撐架構
構建三個體系,即信息安全防控體系、自主研發體系、互聯網金融產品體系。
一是構筑了前、中、后臺一體化的信息安全防控體系。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郵儲銀行通過頂層設計,系統規劃全行信息風險管控體制機制;建設互聯網安全接入平臺和事中交易監控系統,全面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二是形成了總分支行集約化的自主研發體系。郵儲銀行以“核心可控、敏捷創新”為中心,在支行,構建了專業的客戶經理團隊,密切跟蹤銀行業發展動態,實時反饋系統需求;在分行,結合自身實際,定制化打造系統需求,設立區域軟件研發中心,積極開發渠道特色產品;在總行,依托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的靈活機制,通過專業研發團隊,密切跟蹤最新的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構建了緊貼市場、響應迅速、創新力強的自主研發體系。
三是建設了獨具特色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體系。作為一家致力于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商業銀行,郵儲銀行十分重視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從產品創意、技術開發、試點上線等各個環節,強化產品全流程管理,加強產品研發的成本效益核算與評價,完善研發質量管理和后評價機制,重點打造“郵e貸”(網絡貸款)、“郵e購”(郵樂網電子商城)和“郵e投”(網絡理財)三大系列產品,確保產品研發質量和效率同步提升。
向新探索 向深耕耘
大膽嘗試互聯網信貸
隨著國家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的消費升級、農業產業化趨勢日漸明顯,進一步帶動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增長。郵儲銀行作為一家積極踐行普惠金融,立足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在國家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過程中,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在“三個銀行”、“三個體系”保障下,結合自身在農村市場、小企業市場的傳統優勢,遵循先易后難、技術引領、以點帶面的原則,在互聯網信貸領域大膽進行了嘗試。
一是先易后難,精準切入,實現網貸突破。郵儲銀行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首先實現現有產品線上化,精簡流程,提升客戶體驗。以“郵樂網”電商小企業客戶、農村“郵掌柜”客戶為切入點,推出了“商樂貸”和“掌柜貸”,實現了網貸業務突破。同時,采用風險由低到高的先質押后信用的產品模式,逐漸深入與郵政集團電子商務、速遞物流的合作,拓展網貸市場。
二是以點帶面,開放合作,實現規模發展。郵儲銀行在互聯網信貸業務的發展上,以點帶面,先在郵政集團體系內開展合作試點,穩扎穩打,做出亮點,將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平臺。我們以先農村電商、后城市電商,先個體、后企業,先體系內、后全行業的方式,深耕細作,不斷拓展市場規模,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盈利創收水平,實現彎道超車。在平臺不斷擴大、規模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郵儲銀行的互聯網信貸產品體系進一步健全,面向學生客戶的“郵學貸”、面向工薪族的“隨心貸”、面向代發工資戶的“手提貸”、面向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的“保稅e融”和“跨境e貸”將陸續推出。
作為尚未被完全開發的電商“半荒地”,農村市場被賦予了很大期望。今年1月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要“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奠定了發展農村電商的政策基礎。李克強總理10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無論是政策導向,還是市場趨勢,農村電商進一步發展都是大勢所趨。
但農村電商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多方合力。農民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主體,只有讓農民得到實惠,農村電商才能真正煥發生機。加強農村通訊工程建設力度,在農村普及電商基礎知識、提高接受程度,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電商的資源支持力度,都將是促進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
郵儲銀行將一如既往,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定位,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對銀行進行再造,立足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打造適應互聯網時代要求的商業銀行,助力農村電商迎來新的快速發展。
(關鍵字:電商 農村市場 互聯網 電腦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