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但去年中國銅進口量仍接近2014年所創的紀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陽極銅、精煉銅、銅合金以及半成品銅制品的進口量為481萬噸,較2014年的創紀錄的482萬噸減少0.2%。
2015年12月,中國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量環比增加15.2%,至53萬噸,為繼2014年1月觸及536,000噸之后的月度第二高位水平。
混沌天成期貨的分析師表示:“12月的到貨量高于之前我們的預期。”
他稱:“一些進口商此前延遲了2015年合約銅船貨的到貨時間,這可能會提振12月,也可能是2016年1月的到貨量。”其表示,11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下跌亦提振對現貨銅的采購,而這大多是在12月到貨。
澳新銀行駐悉尼的分析師DanielHynes稱:“確實有一些價格刺激買興的情況出現,且似乎在12月有所提速。”
中國將于1月稍晚公布2015年銅進口分項數據。
不過,行業消息人士表示,今年中國精煉銅進口量可能會下降,由于預期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放緩,一些進口商減少了對合約船貨的訂購。
分析師表示,對2016年合約精煉銅船貨的訂購可能已下降約20%,意味著今年平均每月的進口量將約為20萬噸。
該分析師稱,對人民幣下滑的擔憂使得投資者在訂購大量合約銅船貨方面持謹慎態度,而由于對價格前景仍持謹慎態度,貿易商也不愿建立巨大的庫存來進行轉售。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本周曾觸及六年半低位,2015年期銅價格下跌約四分之一。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12月銅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達創紀錄的148萬噸,較11月增加2.8%,因現貨銅精礦的加工精煉費(TC/RCs)強勁。
2015年中國銅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增加12.6%,至1329萬噸。
TC/RC是礦產商或貿易商(賣方)向中國冶煉廠商或貿易商(買方)支付的、將銅精礦加工成精煉銅的費用。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銅精礦加工完畢后,礦產商或貿易商與冶煉廠商事先談好TC/RC費用,然后從基于LME基準價確定的售價中扣除TC/RC費用,就是銅精礦的銷售價格。所以,最后還原的仍是買方向賣方支付銅精礦的價格。
貿易商稱,現貨標準等級銅精礦的加工精煉費在11月和12月約為每噸100-105美元和每磅10-10.5美分,高于2016年合約船貨的每噸97.35美元和每磅9.735美分。
(關鍵字:銅 銅進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