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報道:大商所公開回應近期系列監管舉措:
昨日,大商所再次發出通知,進一步提高鐵礦石、焦煤、焦炭和聚丙烯四個品種的交易手續費標準。大商所新聞發言人表示,此舉旨在進一步強化監管、堅決遏制部分品種過度投機交易趨勢,有效防范風險,確保市場安全穩定運行。
這位發言人表示,近期影響市場的因素復雜,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一些品種特別是黑色板塊的相關期貨品種成交持倉比快速提高且持續保持高位,出現過度投機趨勢。在這一過程中,大商所高度重視市場風險防控工作,自4月18日起采取了包括擴大漲跌停板幅度、提高最低交易保證金標準、取消當日先開倉后平倉交易手續費優惠、取消程序化交易帶來的異常交易行為豁免等一系列監管舉措,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市場,抑制過度投機趨勢,防控市場風險。整體來看,相關舉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目前個別品種成交持倉比仍處較高水平,需要進一步采取防控措施,以更大的力度從早、從緊、從嚴管好市場,以維護市場穩定發展大局。
該發言人說,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期貨市場發展仍不充分、社會各界對期貨市場認識仍然不足的形勢下,抑制過度投機、防范市場風險的任務仍然艱巨。下一步,交易所將繼續對市場運行保持高度警惕,密切監測監控市場動向,繼續強抓監管不懈怠,做好各類風險防控預案準備和制度完善工作,必要時會進一步采取相關監管舉措。同時,交易所還將加大市場稽查工作力度,打擊違規違法交易行為,維護“三公”原則和市場秩序,確保市場安全平穩運行,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這位發言人進一步強調,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經濟保增長、調結構任務較重,供給側結構改革持續推進,在此形勢下,更需要期貨市場各方統一和強化認識,服從和服務于經濟與資本市場發展大局,確保市場安全穩定運行、更好地發揮功能服務產業和實體經濟,維護期貨市場來之不易的改革發展良好局面。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作為商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期貨市場規模與企業需求仍有差距,很多實體企業尚未參與到市場中來。目前國內期貨市場仍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在價格波動較大時極易出現盲目跟風交易情況,進而給市場帶來過度投機風險。
“從目前市場資金和交易情況看,國內期市只有4000多億元的保證金,仍低于去年最高水平,說明近期外部資金進入期貨市場有限、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但在期貨市場T+0交易機制下,部分品種短線交易量大、市場換手率過高,從而使市場存在較大的潛在風險。”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國內期交所相繼出臺措施,體現了交易所不求規模但求質量、維護市場穩定發展大局的指導思想和決心。
該人士表示,從近期市場表現來看,相關舉措已發揮應有作用,市場整體降溫。4月26日,國內商品期貨成交量(單邊)2741.9萬手,比上一交易日減少733.5萬手,大部分品種換手率出現下降。昨日已提高交易手續費的鐵礦石、焦煤、焦炭和聚丙烯期貨的換手率仍處于上市以來較高水平,特別是焦炭期貨品種換手率在大商所各品種中最高。在此情況下,大商所進一步提高相關品種手續費,體現了交易所對市場風險防控的重視和態度的堅決。
(關鍵字:投機 鐵礦石 焦煤 焦炭 聚丙烯交易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