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紫金礦業集團宣布,剛果(金)卡莫阿銅礦區卡庫拉礦段新探獲940萬噸銅資源,使得卡莫阿整體銅資源儲量達到3340萬噸,相當于中國當前銅資源儲量的1/3?€~礦由此成為非洲大陸發現的最大銅礦,躋身于世界十大銅礦之列。紫金礦業再次以低成本的地質勘查投入,獲得了巨大的銅礦資源。
2015年,經濟和礦業形勢持續低迷,紫金礦業抓住礦產資源價值被嚴重低估的機會,以25.2億元人民幣獲得卡莫阿銅礦49.5%的股份,初期擁有銅資源量約2400萬噸,平均品位為2.56%。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并購卡莫阿礦時,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即認為南部卡庫拉段礦化條件好,有找大礦的可能。
是以在并購后,紫金礦業聯合艾芬豪礦業公司,加大對該礦南部勘察的力度,僅用不到1年的時間,紫金礦業在該礦卡庫拉勘探區發現新的超高品位銅礦,按1%邊界品位圈定新增940萬噸銅、平均品位3.21%,是超大型高品位銅礦資源,這使得卡莫阿銅礦項目并購后,陳景河點石又成金,印證了紫金礦業低成本“點穴式”開展海外投資的前瞻目光。
按紫金公告,紫金礦業實際持有kamoa控股公司約54.4%權益,按權益享有銅資源量約1,700萬噸,成為該礦最大的持有人。按此測算,紫金礦業用于獲取資源的投入每噸銅不到200元人民幣,大幅低于2014-2015年全球銅并購項目平均每噸資源儲量約150美元的交易價格,與國內部分央企動輒幾十億美元并購海外銅資源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陳景河對地質找礦和投資并購由來獨具慧眼。在紫金礦業創立初期,作為紫金山金銅礦的主要發現者,陳景河打破了專家對紫金山金礦“品位低、儲量小、礦體變化大,開采價值不大”的論斷,通過技術創新和補充勘查,使該礦成為“中國第一大金礦”和低品位資源綜合利用的典范,打下了紫金礦業的肇興之基。
目前,紫金礦業集團資源60%以上是通過自主勘查取得,支撐集團利潤半壁江山的礦山,基本上都是在經濟形勢不好時,以較低代價獲得。在國內項目中,阿舍勒銅礦、貴州水銀洞金礦、琿春曙光金銅礦等礦山,公司或者以低價位進入,或者以當地國有企業常年虧損重組進入,或者以解決和突破重大技術性難題入手,通過解決“帶病”礦山,實現了低代價的進入和高利潤的回報。
本次新探明的卡庫拉礦段礦體不僅規模大,而且其中還包括了一個580萬噸的銅金屬量、平均銅品位6.24%、平均厚度5.91米的高品位的礦體,埋深130-820米,銅品位遠高于當前世界上主要銅礦山0.6-0.8%的平均值。業內人士認為,該礦大規模開發后,將成為年產50萬噸以上的大型礦山,改變中國銅供應的分布格局。
與卡庫拉礦段類似的、全球最大銅礦之一的波蘭KGHM集團的Rudna地采銅礦,其銅金屬資源儲量為910萬噸、平均銅品位1.78%、平均厚度4米、礦體埋深844-1250米、年產銅20多萬噸。
相比之下,卡莫阿銅礦的各項指標均優于Rudna銅礦,且其資源厚度穩定、品位變化小,適合于大規模的機械化開采,特別是由于其品位遠高于現有礦山,為低成本運營提供了可行性,噸銅生產成本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有利于快速回籠資金、規避投資風險,將給公司帶來顯著的效益。
經艾芬豪公司的初步選冶性能測試,該礦段礦石的銅回收率可達86%,高于一般礦區平均水準,精粉銅品位可高達50%以上,遠遠高于一般銅礦區所產精粉30%的品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含雜質少也是該礦礦石的一個重要優勢。據了解,盡管我國是全球最大銅消費國和進口國,銅進口量約占全球的40%以上,對外依存度十分高,但我國對進口銅精粉環保指標有著嚴格的要求,其中含砷量的要求是低于0.5%,而該礦銅精粉含砷量僅為0.02%,這將使得該礦銅精粉在我國環保要求日趨嚴格的今天贏得競爭優勢,既滿足中國銅進口需求,又有效緩解環保壓力。
另據紫金礦業表示,該區礦化帶并沒有封閉,意味著資源增儲有可能實現更大的突破。
(關鍵字:紫金礦業 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