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報道:關注滬銅46000—48500 元/噸波動區域
1月以來,滬銅主力合約重心不斷上移,最高上探至48390元/噸,隨后大幅回落。總體來看,其上漲動力主要來自金融屬性層面沖擊的消退,具體來說,元旦前流動性緊張局面大幅緩和,特朗普政策立場低于市場預期,美元振蕩回落,這兩方面因素提振銅價。但是供需基本面制約其上漲空間。臨近春節,下游需求趨于疲弱。隨著銅價回落,基本面利空因素得以部分釋放,是否會觸發再次補庫存的熱情值得關注。技術上,關注46000—48500元/噸波動區域。
避險情緒或上升
本周有兩大風險事件需要投資者關注。首先是英國脫歐演講。英國首相將宣布,英國政府準備好在與歐盟洽談退歐問題時接受“硬脫歐”。在擬于周二發表的講話中,英國首相將表明她愿意犧牲英國單一市場和關稅聯盟成員國身份,以結束人口自由流動。英國脫歐公投本就為歐洲政治動蕩埋下禍根,此次再要提出“硬脫歐”,會對市場情緒產生較大影響。
其次,本周五,特朗普將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并發表就職演說。特朗普勝選后,大搞基建以及減稅的計劃,將推動美元迎來一波漲勢。但11日在紐約舉行的競選成功以來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絕口不提基礎設施建設支出等市場期待的經濟刺激話題,使投資者開始重新權衡這一判斷,上周美元指數也迎來超過兩個月來的最大跌幅。但美聯儲會議以及美國經濟數據仍支撐美元,多空交織或使得美元短期內振蕩加劇。
供過于求局面加劇
2016年12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大幅增加,由此我們上調12月精煉銅凈進口量至36萬噸,使得12月預估國內供應量達107萬噸,而實際需求量預估只有95萬噸,這使得庫存開始累積,上期所銅庫存已由12月初的13萬噸增加至17萬噸。據了解,保稅區銅庫存目前約為48萬噸,而上周為46.5萬噸,顯示出保稅區持續庫存流出的局面已改變。1月隨著春節臨近,下游需求趨于疲弱,供應過剩或加劇。
不過,我們也要關注國內精煉銅產量減少的情況。預計1月電解銅產量為64.8萬噸,較12月出現明顯下降,主要是部分冶煉廠檢修,云南銅業、保定大無縫建昌銅業1月均有檢修計劃。季節性來看,每年1月、2月也是精煉銅產量的低位區。目前現貨加工費TC已降至85—90美元/噸,再下降至80美元/噸附近很多冶煉廠趨于不盈利,這將限制精煉銅產量的釋放。加工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銅礦產量預期下降,因干擾因素較多,這或許也將是2017年全年都需關注的問題。
此輪底部已確立
臨近春節,需求穩步回落。1月上旬地產銷量下降,新年前兩周土地成交持續下滑。去年12月各口徑下乘用車產、銷量增速均較11月回落。全國水泥價格環比繼續走低,但玻璃價格保持穩定。1月上旬發電耗煤增速回升,節前工業生產保持平穩。上周BDI小幅回升,CCFI小幅回落。
具體到銅市,銅材企業開工率已下跌,節前大概率延續下滑。12月銅材與精銅供應比仍處于高位,1月大概率回歸均值,但是3月銅材產量會大幅增加,下游補庫存預期增強。1月、2月也是空調、汽車生產淡季,這也可由空調、汽車的季節性數據觀察到。據相關數據網站調研得知,今年春節前部分下游電纜企業訂單萎縮得比較厲害。除銅管企業和部分大型銅加工企業要到春節前3天左右才放假外,更多的加工企業將于1月20日左右開始放假。
綜上所述,中長期來看,供給側改革、通脹預期、人民幣貶值預期等長期利好商品。針對銅價傾向于此輪底部已確立,不過大熊市的終結至大牛市的開啟仍需等待三到六年的周期。短期來看,臨近年末,下游需求疲弱,外圍市場風險因素較多,整體利空銅價,但是需關注補庫存動作。技術上,關注46000—48500元/噸波動區域。
(關鍵字:銅 滬銅 銅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