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報道:隨著“中國風”席卷全球,越來越多的海外基金對中國概念的投資機會風險偏好顯著上升。
從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的中概股相關指數期貨MSCI China Free指數期貨成交情況看,相關中國指數期貨成交量暴增,2016年9月份以來,成交量從過去的不到1萬手迅速上升至2017年6月份的22萬手。
數據還顯示,歐洲期貨交易所的MSCI China Free指數近1年漲幅達26%。
中國指數期貨成交暴漲
歐洲期貨交易所的MSCI衍生品在2017年一季度創下新紀錄,交易量達250萬手,較去年同期增長114%,其中亞洲標的MSCI衍生品占了絕大多數份額。
統計數據顯示,海外基金對中國概念投資機會的興趣和風險偏好與日俱增。在A股納入MSCI的事件帶動下,三個關于亞洲新興市場及中國的指數產品回報率明顯提高。歐洲期交所數據顯示,從6月21日起,與中國有關的三大衍生品持倉量與交易量顯著上升。
資管網總編楊志為表示,與中國市場不同,海外市場投資的話語權絕大多數掌控在投資機構手中,要增強中國上市公司在海外投資者和普通民眾中的影響力,唯一的出路是與海外投資機構和指數編制機構加強溝通與合作;中國的A股投資機構不可缺少“從外往內看”的估值維度;有理由相信,MSCI相關基金正式開始投資中國境內市場后,將會明顯提升中國上市公司全球品牌價值和影響力,一批價值股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成長股估值將會明顯提升。
看好A股轉型升級紅利
在看好中國投資機會的同時,海外基金的行業偏愛也略有差異,看好中國信息技術、金融、消費,看好A股轉型升級紅利。
從歐洲期貨交易所上市的MSCI China Free指數成分占比看,信息技術公司占第一大權重,為37.26%;前10大權重股有5家是互聯網公司,占整個指數權重的37%,排名第1為騰訊、第2為阿里巴巴、第6為百度、第9為京東、第10為網易。
不過,金融股也占有較大權重,為24.04%,第3是可選消費,占比10.35%。
財匯數據顯示,截至7月17日,滬深300指數的權重占比中,銀行為第一大權重,占18.21%;非銀金融第二,占比17.92%;第三為房地產,占比5.52%。
直達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星耀認為,通過將MSCI China Free指數與滬深300指數的成分權重占比比較,對國內投資機構的啟示意義是,站在海外機構的全球視角來看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類股票在A股權重占比還將大幅提升,金融板塊權重還將繼續下降。
金星耀表示,通過積極與全球各主要交易所合作之后認識到,成熟的中國對沖基金市場必須具備無國界思維及全球配置的能力,盡管當下有各種制度限制,但這個限制將是暫時的,一旦條件成熟,中國有可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全球金融市場。
(關鍵字:中國指數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