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蓄電池中確實有重金屬鉛和電解液等成份,但這并不意味著電池產品本身是污染產品,更不意味著生產企業就是污染企業。
長期以來,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鉛蓄電池的安全生產和鉛污染防治工作,鉛蓄電池生產環節污染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特別是環保部在2011年開展專項整治以來,鉛蓄電池行業以整治促調整,倒逼企業轉型,通過“整治提升一批,搬遷入園一批,關停淘汰一批”,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以浙江省為例,通過環保整治,共關停鉛蓄電池企業224家,占原有企業總數的82.1%。現有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全部搬入產業園區,響應國家提倡的“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政策,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在生產過程中推行環保技術創新,引入全自動密閉生產線等。環保監測證明顯示,企業周邊及工業集中區的水、氣環境質量均達到環保要求。浙江省蓄電池龍頭企業天能集團成為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企業、國家首批產品生態設計試點企業。
目前,鉛蓄電池真正的污染風險存在于回收和冶煉環節。相比于生產環節,鉛蓄電池回收利用過程中潛在的環境風險巨大,屬于政府需要重點監管的領域。由于我國尚未建立政府層面的規范回收體系,每年產生的廢鉛蓄電池數量超過330萬噸,正規回收的比例占電池總產量不到30%。回收過程基本由市場利益驅動,廢鉛蓄電池任由走街竄巷的小商販收購,缺乏有效地政府監管,大量廢鉛蓄電池被隨意拆解處置,致使大氣、土壤和水源污染,不僅嚴重影響環境和人類健康,還造成廢鉛資源嚴重浪費和國家稅收流失。由于不用承擔環保與稅收的責任,非法回收,生產與再生已形成一定規模,且有日益壯大之勢。要想徹底解決鉛蓄電池的污染隱患,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必須要加強對回收企業和資源再生過程的監管,通過積極的財稅政策來規范完善回收體系,實現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落實。
(關鍵字: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