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前夜,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在吹風會上先發了句狠話:全球經濟仍在崩潰的邊緣。
今年開局的經濟形勢顯露出樂觀跡象:諸多股指搖晃著上升,歐元區非但沒有解體,反倒粘合性還可以。各國央行都在積極注資各大銀行,市場流動性異常充裕,雖后患無窮但暫時看來賬面上都挺漂亮。
年會前其實有很多好消息放出,例如全球商業信心有所恢復,參會者去年的情緒已經比2011年好了些,今年又會比去年好。就像萬寶盛華(Manpower Group)主席Jonas Prising對新浪財經所說的:與前三四年相比,現在企業家們不會一有不確定就叫停所有項目,他們會觀察,分析,最終沒準抓小放大,但可以保證更高盈利。因為經濟周期越來越短,以前是每七到八年的豐年都會緊跟著一到兩年的災年,現在周期更迭加快,經濟波動更頻繁。
現在看到的真實情況是: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達到兩位數的不在少數,一邊是有專家強調商業信心在恢復,一邊是企業無休止的裁員。
于是施瓦布在達沃斯年會開幕前一場小型精英聚會上呼吁企業和政府要謹慎并現實些,因為全球問題和風險都未消弭,如果負面的群體事件爆發,世界經濟崩潰也不是不可能。按照施瓦布的說法,經濟增長的關鍵在于信心,對于消費者和投資人都是如此,而政府的重任則是讓人們有更大的信心去直面未來。可基本面的問題,又是諸多經濟體根本沒能力帶來足夠就業,滿足經濟增長的前提。
這與普華永道(PwC)在達沃斯發布的CEO信心指數調查相吻合。事實上,全球企業家中只有36%對企業在未來12個月的經濟增長預期感覺很自信,去年這個比例還是40%,前年則是48%。普華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禮(Dennis M. Nally)對新浪財經獨家透露:不論是商品價格上升,還是政府債,都是老問題,沒什么新鮮的,但是這些年世界經濟形勢越來越復雜,而各國的相聯度也足以牽一發而動全身。
今年達沃斯年會有2500名金融業,商界和政界要員,以及全球記者到會。名人的出現令人欣喜,但和大多數人其實沒太大關系。一些達沃斯年會的常客心知肚明,在過去的40年間,全球經濟衰退了4次;美國經濟衰退了6次,每年會議都有新主題,但世界經濟主題經久不變:增長總是在放緩,金融市場總是在波動,政府債就快違約。所以達沃斯年會更傾向于更務實的場外社交,而不是場內的口水戰。
去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說了句:歐洲還可以更團結么?瞬間成為各大報的頭條;前年末日博士魯比尼把G20調侃為G0,也火了。無論是施瓦布的事先預警,還是口號性的呼吁或是打擊,都很有些20國集團峰會的作派,只是達沃斯既不是G20,也不是G8,所以烏鴉和喜鵲的同在,算不得達沃斯的神秘所在。
每年達沃斯年會大大小小200多場論壇和小型討論,可是這些內容至多占整場達沃斯年會容量的2成,而很多VIP可能一場也不去。因為僅是約見客戶和記者就足以占據這些商業領袖們的所有時間,更不用說大家還都想與一些看起來不起眼小國家的頭頭腦腦安排個私人會談。
國際大企業依然是主角,也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忠實擁躉。他們的先遣部隊早兩天就已經駐扎達沃斯布置自己的接待地點,這些咨詢機構,投行,工業領袖每年支付幾十萬美元的會費,還要在年會時派大隊人馬到達沃斯這個滑雪勝地,按小時支付旅游旺季昂貴到令人咋舌的酒店住宿和會場租賃,可不是來討論世界經濟什么時候崩潰的,他們要來互換信息或是談生意,觥籌交錯都不過是輔助工具。
雖然作為一名謹慎又有理想的學者,論壇主席克羅斯-施瓦布本人很討厭達沃斯持續了十余年,且愈演愈烈的夜宴和派對,但也毫無辦法。若沒有這些“邊會”,達沃斯年會的魅力也減弱了。
一家國際制藥企業的高管對筆者說,達沃斯最有趣的就是在免費的沙龍喝酒聊天,對于藥企來說,關系至關重要;另一家投行的亞太區總裁去年則因為全球幾十個政府換屆而深感憂慮,想方設法約見泰國總理。有這些分布在亞洲和南美的國家都只有巴掌大,卻是很多跨國企業眼中的金礦。
這些私會會成為報紙頭條么?當然不會。
(關鍵字:世界經濟 達沃斯年會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