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都考察過發達國家的公司,人家方法和我們一樣,我們為什么就做不好呢?”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的厲聲發問,讓臺下100余家鋼企相關負責人面面相覷。
6月29日,2013(第四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原定議程中,劉炳江的議題為《鋼鐵燒結脫硫核查及補貼政策研究》,但直至演講結束,企業依然沒有聽到關于補貼政策的內容。
“本來是想聽聽環保部有沒有新的扶持政策的,沒想到,挨了司長的一頓‘教育’。”一位前來參會的鋼企能源環保部人士如是稱。
冶金規劃院一位專家道出了其中原委:“我們邀劉司長來,本來希望讓他談一下補貼政策,但劉司長更想多講講環保形勢,利用這個企業主們都在的機會給他們上一堂課。”
劉炳江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仍有2/3的鋼鐵燒結機沒有上煙氣脫硫設施,同時,已經安裝燒結機的脫硫設施實際脫硫效果并不樂觀。脫硫市場混亂、脫硫運行不規范、數據造假等現象仍很嚴重。這讓老冶金人劉炳江大為光火。
但企業層面不是沒有苦衷。“現在鋼鐵燒結機作為環保核查的重點,大家都感覺到了壓力。”有企業人士稱,現在形勢不好,企業沒什么效益,真要搞脫硫投資和運行費用都很高。
2/3鋼鐵燒結未上煙氣脫硫設施
劉炳江的“臨時變卦”,緣于目前鋼鐵行業燒結機(對鐵礦粉進行燒結處理的主體設備)煙氣脫硫的建設和運行存在太多問題。
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共建成燒結技術脫硫設施389臺,占總臺數的1/3,實施脫硫設備面積接近6.3萬平方米,占50%。其中球團脫硫設施44臺。
讓劉炳江惱火的是,一方面2/3的鋼鐵燒結機沒有上脫硫,另一方面已經安裝燒結機的脫硫設施實際脫硫效果還很差,“平均綜合效率值為38.6%,遠沒有達到設計值和國家減排的要求”。
在現場了解到, 很多企業雖然上了脫硫設施,但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統)并不完善,只是單一記錄脫硫效率和出口濃度等少量數據,甚至有些還未配備DCS系統,脫硫系統的控制完全憑操作工人的經驗運行。
這一狀況讓劉炳江很生氣,“我曾經去一個鋼鐵公司,看完(脫硫)了很生氣,你拍著胸脯說企業這樣那樣,你到隔壁電廠去學一學,看看人家是怎么運行的,很簡單。”
實際上,電力行業脫硫起初“豆腐渣”工程很多,100多家脫硫公司曾有十幾種脫硫技術,但經過治理,電力行業的脫硫現在運行良好,不僅行業脫硫主流技術已經占據絕大部分,煙氣脫硫技術甚至贏得了國際訂單。
部分參會企業人士看來,脫硫市場的混亂也導致設施建設質量低下。“現在鋼鐵行業燒結機煙氣脫硫工藝五花八門,有十幾種,還有叫不上名字的祖傳秘方,沒有主流技術。”山東一家參會企業人士稱,國家強制讓企業上脫硫,但上哪種技術并沒有方向。 對此,劉炳江回應,現在正是開展大規模整頓的時候,“現在脫硫技術的頂層設計已經脫離了軌跡,如果市場失靈,政府就要出手”。
嚴打造假
“如果說‘十一五’的重點是電力行業,‘十二五’就是死磕鋼鐵。”劉炳江明確,是否能履行環保要求成為鋼企生存的關鍵,這種形勢已經擺在了面前。
據了解,鋼鐵行業成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國家對淘汰落后產能的手段已達成高度一致,而實現這個信號的手段和標準就是環保;環保部目前掌握了9.7億噸鋼鐵企業的全部名單,其節能減排總量核算用的是全口徑核算,每家企業都囊括在內。
“我們會繼續加強對已建脫硫設施設備的檢查,把督辦脫硫設施的正常運行作為重點、把未上脫硫設施的企業限產限排,甚至停產整治,這是重中之重。”劉炳江說。
實際上,對于限制、拆除污染防治設施,或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措施的行為,已經有過處罰。
5月14日,環保部公開通報了2012年度全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處罰情況,部分企業因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已被責令限期整改,追繳二氧化硫排污費。
在減排論壇上,劉炳江的發言再次讓相關企業感覺到壓力,“5月份環保部對外公布了2012年考核結果,在座的兩個老總也在,你們兩家公司已經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就不點名了。”
據悉,一些企業為應對環保核查,會擅自篡改DCS系統和在線節能數據,但這些造假手段,劉炳江認為并不難識破。“在座的都是安全環保部部長處長們,你們歷過多次核查,就知道,核查要做很多實驗,一做實驗你就露餡。”劉炳江說,鋼企都宣稱“已達標排放”,實際環保核查的結果與所稱有很大落差。
不過,有參會企業表示,也不能一味夸大造假,“國有企業一般比較規范,也好管,但民營企業執行怎么樣,誰也說不清楚”。據悉,如今的太鋼、邯鋼、唐鋼等企業,雖然身居鬧市,但均已是環保治理的標桿企業。
該人士介紹,很多鋼廠是沒有經過國家批準的,這些企業排放污染物,環保部門也很難去查,“因為它根本沒在環保部備案,這是最可怕”。
企業苦衷:手中無錢
冶金規劃研究院一位技術專家介紹,目前一個脫硫設備的成本,一般為一臺燒結機總投資的30%左右,“燒結機的標準是每平方米100萬元,目前國內最大的燒結機為550平方米,以國家常用的180平方米的燒結機算,要1.8個億,脫硫這塊大概需要5000萬元”。
這還僅僅是投資資金,尚不包括脫硫設施的運行資金。
“投資花錢,運營也要花錢,像噸燒結礦現在7元錢以上(一般7到12元),這等于每噸增加10元錢,原來不上脫硫根本不用花這個錢。”該專家表示,企業上更大的設備投資更大, 而要引進國外脫硫技術所需資金更不得了。
這對國內鋼企無疑是很大的負擔。目前鋼鐵行業形勢仍持續低迷,國內鋼企盈利狀況仍不樂觀。以今年1到4月份數據為例,重點鋼企的平均銷售利潤率為0.23%,4月當月銷售利潤率再度降至0.05%。其中,4月份80家納入中鋼協統計的大中型鋼廠虧損戶達34戶,虧損面達40%。
“政府強制企業上脫硫設施,成本會大大增加,但因為環保要核查,企業也沒辦法,只能先把設備上了再說。”前述企業人士說。
北京聯合金投科技董事長洪顯明認為, 燒結執行情況不好,原因是政府重減排要求輕政策支持,“政府相關部門對脫硫技術缺乏預先的研究,對技術路線缺乏準備,鋼鐵行業投入是很大的事,光靠企業自己去摸索,不行就把你關掉,這種做法太粗暴”。
(關鍵字:鋼企 脫硫 環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