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茂礦業包含兩條12500kVA錳鐵生產線,目前煙氣處理采用凈化工藝,正在加緊建設余熱發電項目。”近日,城口縣縣工業園區高燕組團正茂礦產資源有限公司的余熱發電項目負責人吳先生說,“我們通過煙氣凈化系統和余熱發電技術,充分利用現有余熱資源,既降低了錳鐵冶煉能耗,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實現‘自發自用’,減少企業外購電量,帶來可觀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按生產75%硅鐵礦熱爐為例,煙氣中的大量熱能相當于總輸入能量的約50%。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回收利用礦熱爐煙氣本僅能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煙塵污染,對于冶金企業來說,余熱發電是目前降耗節能助推其實現‘綠色升級’的有效途徑之一,”正茂礦業負責人表示,“綠色升級”為企業帶來的利益是多重的,余熱發電項目運行后,預計實現的余熱發電量相當于年節約1.36萬噸標煤,每年減少熱污染排放15萬GJ、減排二氧化碳4.2萬噸、二氧化硫1250噸,節能環保的同時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增加企業的自發電量,提升了整體經濟運行質量。”
據悉,有著“中國西部礦都”之稱的城口縣,截至2012年末,材料產業僅有鋇粉、非標6517硅錳合金、電解金屬錳等少數低層次、低附加值產品,錳礦就如養在深閨的金鳳凰,亟待合理開發與利用。為增加錳礦的利用價值,去年,錳產業“聯姻”四川遠大聚華實業集團,轉型升級錳礦產品,叩開了大型鋼廠之門,成功牽手全國市場。
城口縣錳礦遠景儲量超過5700萬噸,錳礦平均品味25%以上,是我國第五大錳礦床,錳產業憑著豐富的資源優勢,硅錳合金產業建成產能已經達到30萬噸/年。然而,由于錳礦含磷高達0.107-0.294%,長期以來,錳礦企業只能生產磷超標的“非標”硅錳合金產品,而“非標”硅錳合金產品又不能邁進大型鋼廠之門。
2012年,城口縣引進四川遠大聚華實業集團,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成立了城口縣正茂礦產資源有限公司,控股了城口縣金大鐵合金有限公司。該集團憑借成熟的生產技術,采用本地礦搭配進口礦的生產方式,全面推進城口硅錳合金產業“國標”化轉型。2013年,正茂礦產資源開發有限公司4萬噸、金大鐵合金有限公司2萬噸“國標”硅錳合金生產線全面投產,所產6517、6014“國標”硅錳合金產品與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簽約銷售,這就意味著,城口本地錳產品能夠遠銷河北、黑龍江、山東、香港等地。
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余熱發電已成為推進結構節能、發展循環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礦產企業實施節能改造以適應政策、經濟需求的迫切手段。下一步,園區將按照“生態為先,產業為重,規模適度、效益最佳”的發展思路,按照“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基本要求,推動工業園區發展成為產城融合、園城互動的產業新區,真正實現當期可承受,長遠可持續。
(關鍵字:錳礦 電解金屬錳 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