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有色金屬之鄉”,有色產業是湖南省支柱產業。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有色行業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成功跨過4200億元大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省有色金屬管理局正以改革創新思路,奮力推動湖南省有色行業提質升級、登上萬億大臺階,努力實現“建設有色強省”宏偉目標。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搭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平臺。一是轉觀念。生產性服務業發達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產業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湖南省有色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已初具雛形,全省有色行業亟須轉變觀念,乘勢而上。二是明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須重點加快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經濟、移動互聯網的建設和利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業。要利用湖南“有色金屬之鄉”的品牌,全力打造立足湖南、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有色金屬交易平臺,重點抓好湖南有色金屬交易所建設運營,盤活有色金屬大宗商品流通,增強有色交易大宗產品的定價話語權,推動省內企業由單一型產品營運向復合型的產品營運和資本營運轉變。三是搶先機。積極發展以現代倉儲物流、研發設計、信息咨詢、金融保險(放心保)、軟件開發為代表的有色金屬生產性服務業集群,為國內外有色企業入駐湖南提供良好服務,為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水平創造有利條件,加快傳統有色產業向國際化、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形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動力。一是大投入。政府應加大有色行業科技經費投入,對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科技項目、重要人才培養等給予更多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確?蒲薪涃M增幅與企業發展同步;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招商引資,使一批重點有色企業的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內乃至世界同類企業先進水平。二是重推廣。加大對關聯度高、應用面廣、先進適用的裝備和工藝技術的推廣力度。通過每年及時發布行業新技術推廣意見,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三是建體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創新平臺,選擇重點領域,積極研究開發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和裝備,開展聯合攻關,推進有色行業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建立多方聯動的研究網絡體系,進一步提高成果轉化的速度和效益。
大力發展循環再生產業,打造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亮點。一是守原則。發展循環再生產業總的原則是:新的污染不增加,舊的污染要治理,讓其變廢為寶。具體來講,就是在技術上采取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綜合防控,采取打造礦山公園、城市礦山的綠色環保發展路徑。二是精培育。重點加快汩羅循環經濟工業園、永興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園、衡東大浦工業園等園區建設,打造一批年產值過千億的有色金屬循環再生特色園區。精心培育金龍銅業、株冶集團、柿竹園等有色金屬循環再生企業,打造一批年產值上百億的龍頭企業。三是強管理。積極推動《湖南有色金屬循環再生利用促進條例》出臺,將全省有色金屬循環再生產業的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建立有色金屬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制度,杜絕企業重增長、輕環保的做法。
大力發展混合制經濟,探索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路徑。一是立制度。通過建立一系列激勵與約束機制,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所有者利益共同體,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二是促融合。在發展方向方面,重點推動在礦產資源精深加工、有色金屬新材料等方面開展合作對接;在資本結構方面,進一步拓寬民營企業進入領域、范圍,促進各類資本融合集聚,為更多有色企業打造產業集團、實現上市融資奠定基礎。三是抓招商。堅持加強招商項目庫、資源庫、數據庫建設;堅持產業鏈招商和點對點招商;堅持“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重點抓好中德有色產業精深加工園建設;重點引進國內外一批優勢企業來湘發展有色深加工產業。
(關鍵字:湖南 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