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即將在杭州拉開大幕。此前,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曾表示,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們一致同意將《包容性的數字經濟高級指導原則》作為一個重要文件,向G20杭州峰會報告,并請領導人批準。
撲面而來的新經濟和新金融,在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在監管等對策方面也有些讓各國猝不及防,甚至對許多概念至今都還沒有定論。由此,數字經濟這個提法及其內涵外延等都還有進一步挖掘充實內容之處。
查閱數字經濟的概念,其狹義概念是指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交易行為。數字經濟主要研究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字技術的商品和服務。從更深層次分析,應該包括IT所有行業以及向縱深發展的互聯網、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云計算、物聯網、傳感技術、電子商務、VR、AR、AI等領域。這些領域正在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發展,甚至成為一個劃時代意義的階段。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以數字經濟為核心內容的。
現階段數字經濟發展的特點是自發性創新、市場化主導、非主權資本推動。這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的根本性原因。各國政府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地出手進行干預,主要是數字經濟太新,高科技含量太高,各國政府自身還沒有完全適應科技的進步,因此相關監管也就無從下手。
從全球經濟發展角度看,由于數字經濟完全是創新的結果,不僅抵御經濟金融風暴的能力強,而且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動能,對于數字經濟引領全球經濟徹底走出困境,各國都抱有巨大期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各國的傳統金融與傳統產業受到重創,但像蘋果公司、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等新興產業的代表卻基本毫發無損。而在中國,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企業受到的影響也不大。
金融危機以后,數字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的強大引擎和新動能,而且哪個國家新經濟發展得好、發展得快,哪個國家的經濟復蘇就快。蘋果等一批世界級數字公司的崛起與快速發展,使得美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蘇并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經濟能夠在內外需求不振的情況下,仍然保持6.5%的高速增長,數字經濟功不可沒。到2015年,中國的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已經達到了11.1萬億元,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信息產業體系。今年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6.6%,成為中國經濟的一股強勁拉動力。
但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泥沙俱下”的負效應已經出現。如果全球不迅速采取激濁揚清的措施,反過來將會影響到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并帶來市場的嚴重不公以及其他社會問題。
為此,各國將向杭州G20峰會遞交的《包容性的數字經濟高級指導原則》文件值得期待。這不僅有利于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而且能夠實實在在促進具體數字經濟項目的落地。
當然,《包容性數字經濟高級指導原則》一定要切實體現其包容性。要兼顧各個國家和地區不同制度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和階段,不能一上來就以“監管”的思維定勢對待數字經濟,而應該以保護、鼓勵、規范的姿態給數字經濟保駕護航。
另外,對數字經濟要體現出“指導原則”的內涵,即最好是一個沒有強制性約束力的指導性文件,是一個原則性的粗線條的文件,但卻能夠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出努力的目標與發展方向,給以后更合理、更切合數字經濟本質的制度建設以補充完善的余地和空間。
(關鍵字:G20 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