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39年法國科學家E.Becquerel發現液體的光生伏特效應(簡稱光伏現象)算起,太陽能電池已經經過了160多年的漫長的發展歷史。從總的發展來看,基礎研究和技術進步都起到了積極推進的作用。對太陽電池的實際應用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美國貝爾實驗室三位科學家關于單晶硅太陽電池的研制成功,在太陽能電池發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至今為止,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和機理沒有發生改變。
1980聯合國召開“聯合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會議”,會上對“新能源”一詞作了定義: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為基礎,使傳統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現代化的開發和利用,用取之不盡、周而復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資源有限、對環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點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和核能(原子能)。至此,光伏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主力軍產業,正式進入技術發展快車道。
1998中國政府開始關注太陽能發電,擬建第一套3MW多晶硅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這個消息讓現在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苗連生看到了一線曙光。可是,當時太陽能產業發展前景尚不明朗,加之受政策因素制約,令不少人對這一新能源項目望而卻步。在合作伙伴退出的情況下,苗連生毅然逆勢而上,爭取到了這個項目的批復,成為中國太陽能產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1無錫尚德建立10MWp(兆瓦)太陽電池生產線獲得成功,2002年9月,尚德第一條10MW太陽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產能相當于此前四年全國太陽電池產量的總和,一舉將我國與國際光伏產業的差距縮短了15年。
20198月28日,隆基股份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創造了中國光伏企業市值的最高紀錄。
如今,光伏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新名片。
從近幾年的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已經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4年位居全球第一。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建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185.59GW,同比增長20%,新增11.4GW。其中,集中式光伏發電裝機130.58GW,同比增長16%,新增6.82 GW;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55.02 GW,同比增長31%,新增4.58 GW。
上述數據表明,受今年上半年光伏政策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不足12GW,降幅超過50%。其中,集中式電站新增裝機下降43%,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下降約60%。不過,隨著國內平價、競價項目政策明朗化,全年新增裝機量預計或將達到40-50GW。這意味著國內市場正在醞釀新一輪的搶裝行情。
隨著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降本增效成為行業趨勢,未來中國光伏產業全球競爭力還將不斷增強。
(關鍵字: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