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華財經在線》報道,以產量計全球最大礦企必和必拓(ASX:BHP)今日披露,壓縮成本及資產拆分舉措效果明顯,前半財年凈利潤同比大幅提升,主要生產部門鐵礦分支盈利表現持續強勁。
為抵銷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帶來的影響,過去半年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大幅削減開支,且通過拋售包括澳大利亞數個鐵礦場在內的多項資產回籠資金,該公司今日發布的中期財報顯示,上述舉措已顯現效果,前半財報利潤強勁提升。
截至12月31日的半年內,必和必拓凈利潤達到 81.1億美元,同比增幅達83%,超越華爾街日報綜合7位分析師意見得出的均值70.4億美元。BHP同時宣布中期分紅提升3.5%至59美分,印證了總裁麥肯基(Andrew Mackenzie)專注于提升股東回報,縮減大額收購及新項目計劃的策略。
前半財年該公司凈債務下降至271億美元,過去18個月內運營成本共計削減49億美元。
過去十年來,受以亞洲為首的新興市場對煤炭、鐵礦等原材料需求大增刺激,必和必拓及力拓等礦業公司投入數以十億計的資金進行項目擴張;然而受全球最大大宗商品買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2012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行,包括鐵礦在內的多種礦產甚至呈現供應過剩之勢。
面對陣陣寒流,礦企被迫大規模調整戰略。BHP因大宗商品價格頂峰期購入的多項資產蒙受巨額資產減記,且已撤銷或推遲了數十億投資計劃,包括南澳的奧林匹克壩銅鈾礦場等。
然而在財報中,麥肯基對前景總體保持樂觀,他稱全球經濟正向好的方向發展,預計2014下半財年增速會進一步提升,為大宗商品需求增長提供持續支撐。他認為,重要市場中國的原材料需求依然強勁,但中國政府收緊貨幣及財政政策以應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舉措,可能會引起大宗商品市場波動。
出于現代化建設需要,中國每年購入全球3/5的海運鐵礦石,必和必拓一半盈利來自這一礦種。上半財年BHP鐵礦分支盈利提升60%至65億美元。去年鐵礦基準價下跌7%,然而仍高于2012年水平。
過去半年來,必和必拓仍在推進提產計劃,四季度鐵礦產量達4890萬噸,同比提升16%。去年10月該公司曾提升全年鐵礦產量預期,利好因素包括供應鏈優化,西澳Jimblebar新鐵礦場提前啟動等。
(關鍵字:必和必拓 凈利潤 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