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上周表示,其34個成員國的年化通脹率從2月的1.4%上升到3月1.6%。同期,二十國集團(G20)年化通脹率則從2.3%上升到2.5%。除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外,許多發展中國家通脹也顯著回升。中國的年化通脹率從2%上升到2.4%,而巴西的年化通脹率則從5.7%上升至6.2%。全球大型經濟體的消費者價格上漲加速,緩解了市場對于低通脹可能威脅到全球經濟復蘇的擔憂。
盡管3月通脹率有所上升,發達國家的通脹率依然處于低位,這令各國感到不安。外界普遍認為,2%的年化通脹率是經濟健康增長的指標之一。在日本經歷了數十年與通縮的斗爭后,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行情 專區)都急于避免類似的情況,而治理低通脹對于歐洲央行來說尤為重要。根據OECD的數據,在截至今年3月的前12個月中,OECD中的五個成員國經歷了物價下降,這五個成員國都位于歐洲。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四稱,可能在6月降息或采取其他刺激措施應對低通脹。
(關鍵字:OECD 通脹率 二十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