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發文,為了促進貿易便利化,方便企業經營,自7月1日起,鐵礦石自動進口許可證實行網上申領。對于中國政府對鐵礦石實行的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大多數人并不熟悉,實際上這種管理方式可追溯到2005年3月1日,當時只要企業按相關規定提交申請,商務部就可依法發放進口許可證。但是,眾所周知,對鐵礦石進口貿易構成限制的并不是鐵礦石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而是對鐵礦石實施的進口資質管理。從2005年以來,商務部就推行鐵礦石進口資質限制制度,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具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數量僅為112家,其中鋼鐵企業(大部分是國企)有70家,而礦石貿易商有42家。而目前市場上種種信息也顯示,7月1日,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也將“灰飛湮滅”。
有助于進口渠道多元化
目前,我國進口鐵礦石的主要來源國仍然是澳大利亞和巴西,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前5個月,我國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的鐵礦石共計2.2億噸,占同期進口鐵礦石總量的68.3%,這個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6個百分點。其中,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占同期進口總量的比重高達48.9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17個百分點。由于目前我國進口礦的來源過于集中,因此,三大礦山在鐵礦石價格下跌時,可以通過控制發貨量、招標等手段來干擾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使得進口鐵礦石呈現“易漲難跌”的特性。
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取消后,眾多的市場參與者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合適的進口鐵礦石,預計非主流礦的進口量會隨之增加,從而加大了提高我國進口鐵礦石渠道多元化水平的概率,但同時也要注意,在進行非主流礦的進口貿易時,有可能遇到以次充好、收款后拒不發貨或是僅發部分貨物等風險,因此對于初次涉及進口鐵礦石業務的公司來說,有必要謹慎地選擇合作伙伴,盡量與大型貿易商合作,如果不得不與一些中小貿易商合作,則需要通過采取一些措施來最大限度地避免質量和發貨風險,比如在信用證開出之前就要求對方通過銀行保函等作出保證等等。
推動鐵礦石價格上漲
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取消后,短期內,市場驟然會多出許多買家(此前僅有112家公司有鐵礦石進口資質,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大中小型鋼廠6800余家,鋼材貿易商15萬家),即使算僅有10%的大中小型鋼廠“試水”的話,也是現在有鐵礦石進口資質企業數量的6倍,對市場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短期內可能會利好進口鐵礦石市場,會增加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的波動頻率,并且抬高進口鐵礦石下跌的底部。
但從長遠來看,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的取消將不會對市場上進口鐵礦石需求有明顯的影響,但有利于進口鐵礦石價格的透明性和合理性。因為如果進口鐵礦石市場逐漸變為自由競爭的市場,鐵礦石價格就可以合理地反映供求關系。
進口鐵礦石資質管理取消為中鋼協建立了進口鐵礦石價格報送系統奠定了基礎。為了適應國家對進口鐵礦石管理方式的變化,根據鋼協[2013]95號《關于建立進口鐵礦石價格信息報送系統的通知》,從7月1日開始,鋼鐵協會與會員單位間將建立進口鐵礦石價格信息報送系統,報送的內容包括全部合同簽訂日期、接卸港口/口岸、品名、數量、單價、品位、計價方式、海運費、產地和合同類型等內容。
同時,進口鐵礦石資質管理的取消使得將會增加進口鐵礦石的現貨成交數量,為國內鐵礦石指數的制作增加可參考的樣本,比如說CSI(中國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進一步加強國內鐵礦石價格指數的準確性。
增加對金融衍生品的關注度
由于鐵礦石現貨價格的頻繁波動,預計眾多“試水”鐵礦石貿易的企業,為了規避風險,將會高度關注并積極參與鐵礦石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如鐵礦石掉期、鐵礦石期貨。鐵礦石金融衍生品交易將日趨活躍,國際上鐵礦石金融衍生品的競爭也愈加激烈。
目前在國際衍生品市場上,除了鐵礦石掉期和期權競爭外,鐵礦石期貨的競爭也逐漸進入“白熱化”,目前新加坡交易所、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已相繼推出鐵礦石期貨,而5月份洲際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也宣布將推出鐵礦石期貨,當前我國的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上市審批正在積極推進,預計將在年內上市。
對于眾多“試水”鐵礦石貿易的企業來說,需要加強培訓和人才儲備,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循序漸進地參與鐵礦石金融衍生品交易,以管理好市場風險。
應該看到,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取消是國務院下放和取消一批行政審批權的舉措之一,本意是進一步激發市場和社會的活力,但由于市場參與者眾多,顯然國家有關部門不會一下將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全部放開,而是逐漸、逐步地放開。
那么,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取消后,對于此前有進口資質的42家貿易商又將如何應對其進口鐵礦石業務將受對的影響和沖擊?在鋼鐵企業現金流明顯偏緊的情況下,鋼鐵企業又該如何考量“合理鐵礦石庫存”?所有鋼鐵生產企業會不會“全部試水”進口鐵礦石貿易等等問題的答案現在還無從得知,唯有拭目以待。
(關鍵字:進口 鐵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