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推進鋼鐵電子商務,促進鋼鐵行業轉型”為主題的中國鋼鐵電子商務推進會在多地舉行,2013年被業界認為是鋼貿電商發展的元年。據相關統計,2013年有超過100家鋼貿電子商務公司成立,是過去幾年成立的公司數量的十倍。鋼貿電子商務成為鋼鐵行業發展最具有活力的領域,為鋼鐵行業帶來了重塑商業模式、重構信用體系的機遇。
當前,鋼鐵行業已陷入了最艱難的境遇,鋼材價格跌至20年來最低位,整個行業都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而嚴重的信用危機接踵而來。傳統的多級銷售體系難以獲得支撐,一對一、零散無序的交易模式對物流缺乏監控,倉單重復質押、空單質押等亂象頻發。
鋼貿電商的興起將有望改變這一現狀。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重整產業鏈,將“線性布局”彎曲為“平臺布局”,將線下相對分離的服務環節通過網絡平臺聯結起來,把金融、生產制造、貿易流通、倉儲物流、加工配送、終端需求等等均集合到平臺上,實現了多方互動——包括實現鋼廠與客戶、貿易商與客戶、鋼廠與銀行、貿易商與銀行、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多種業務模式的有效集成,為參與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目前,電商平臺的建設主體既有鋼材生產企業,如寶鋼、河鋼;也有鋼鐵流通商,如五礦發展、天津物產;還有第三方平臺,如上海鋼銀和蘭格鋼鐵等等。表現比較突出的上海鋼銀和蘭格的年成交量都接近或已超過500萬噸,上海鋼銀在今年年初將注冊資本從1.5億元擴充至2.5億元,更是加快了發展的腳步。
除了具備高效率、低成本等諸多優勢,從更深層次上講,鋼貿電商模式有助于提高交易透明度和構建行業信用體系。從理論上說,電商平臺可以建立數據化倉庫掌握物權,避免倉單重復質押或空單質押的情況發生。另外,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還能夠對交易過程中物流、資金流以及企業交易行為實施動態監管。
上海鋼銀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白睿表示,國家對個人信用體系的監管已成規模,但企業信用一直有待完善,信用體系的缺失導致監管部門對企業個體的經營活動狀況難以判斷。他認為,電商平臺能夠實現實時監控,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協助建立企業征信系統。
持同樣觀點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指出,鋼貿電商平臺已經從最開始的信息資訊平臺,發展到目前的在線交易平臺,未來將整合金融服務、物流服務,最終將建設成為信用平臺。
或許,鋼貿電商本身并非是行業回暖的“良方”,但卻是很好的一劑“藥引”,通過電子商務模式的優勢,重新構建行業格局、重塑行業活力。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只有建立了信用體系,才可以使行業內的資金、資源、客戶和利潤呈現正循環,有效避免類似鋼貿信貸危機的出現。
(關鍵字:鋼貿 電子商務 流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