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鋼協的統計數據,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銷售收入為17957.5億元,同比下降3.34%;利潤僅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降幅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42.48億元,虧損面達33.75%。中鋼協人士透露,目前鋼鐵業每噸鋼僅賺1.68元。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收入增速繼續放緩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利潤總額同比連續下降。1~7月份,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785億元,同比下降2.7%,這已是該數據連續6個月負增長。
從財政部同期發布的國企利潤數據觀察,當前工業中利潤降幅較大的行業集中在化工行業、有色行業、交通行業、石化行業、建材行業等,而煙草行業、電力行業、汽車行業等則保持利潤增長。
截至8月27日,在已發布中報的18家上市鋼企中,除了久立特材,剩余的鋼企的中報業績悉數大幅下滑,其中馬鋼股份巨虧近19億,山東鋼鐵虧損9.96億,同比減少336%;杭鋼股份虧損1.07億,同比減少150%;沙鋼股份、八一鋼鐵和太鋼不銹凈利降幅均超過五成。 雖然昨日寶鋼股份也如期披露中期業績,凈利同比大增89%,但主要受益于出售不銹鋼等資產。剝除該部分,上半年寶鋼股份營業利潤同比下降59.80%。就目前來看,業已公布中報的上市鋼企中期業績委實難看。
鋼企的不銹鋼業務表現也不如人意。就太鋼不銹中期財報來看,報告期內公司不銹鋼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4.47億元,同比下降8.05%。實現毛利潤19.34億元,毛利率9.94%,毛利率同比增長1.89%。不過公司未直接說明不銹鋼業務凈利潤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太鋼不銹2012年公司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二期)募集說明書之披露內容,2012年1-3月份,太鋼不銹不銹鋼材業務實現毛利潤為75,258萬元,毛利率8.10%。簡單計算,相當于二季度不銹鋼業務毛利潤環比增長超過60%,這一點目前暫時無法獲得數據釋疑。
寶鋼不銹的不銹鋼業務因上半年被剝離出寶鋼股份,因此寶鋼股份公布的中期業績未予反映,不過中報披露了剝離前包括不銹鋼、特鋼事業部一季度營業利潤虧損7.4億元。 其中,不銹鋼業務方面一季度毛利潤出現了負增長,為-1.14%。
考慮到二季度整體不銹鋼市仍然整體處于下行態勢中,尤其是國內鋼企仍然采取諸如檢修或調整產品結構等措施變相維系產能釋放,在整體供求關系依舊沒有改觀,尤其是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的背景下,二季度不銹鋼企經營業績恐難樂觀。產量未縮減這一點從太鋼不銹中期報告業已可以明確看出,太鋼不銹上半年不銹鋼產量155.62萬噸 同比增6.92% ,“減產”成空談。
早在二季度間,有鋼廠人士表示,不銹鋼經營虧損嚴重,尤其是鎳基品受鎳價下滑以及市場需求不振等因素作用,虧損最為明顯,且部分一直以為依賴鉻系品種規避風險的鋼企也開始逐步感受到經營壓力。
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不銹鋼企大多數應該都會是虧損或利潤大幅下滑的窘境,對于部分鋼企盈利也表現出質疑。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有媒體觀察到上市鋼企的財務風險也在不斷上升。從已公布中報情況來看,作為反應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上市鋼企的應收賬款出現了普遍飆漲的情況,不少企業的增幅都超過了50%。
另值得關注的是,有消息稱,企業應收賬款不斷上升、資金回籠難度加大、“三角債”現象日益嚴重的問題已引起國務院高度重視,工信部、銀監會、商務部等多個部委已經開始密集調研摸底相關行業的債務風險,而鋼鐵行業正是重點關注行業之一。
聯系到早前受鋼價下跌拖累,鋼貿企業虧損嚴重,出現了銀行集體逼債鋼貿商,這也使得鋼貿企業貸款遭全面收縮,一旦遭遇用戶企業資金鏈斷裂,對于鋼企的影響可能不僅僅是有無欠款那么簡單,可能還會影響到鋼企的正常銷售。
對此,雖然上市鋼企中涉及到不銹鋼業務所披露的數據并不詳細,但在當前整個鋼鐵業產業大環境下,相信不銹鋼部分可能也難獨善其身。不過即便是業績不佳,不銹鋼企仍然青睞于上馬新項目,部分鋼企甚至還在不斷的融資。正如市場分析人士所言,目前的鋼市低迷一半在于經濟狀況不佳所致,另一半可以歸咎于鋼企之間的無序競爭,尤其陷入了越跌價越增產的怪相中。
上周四匯豐發布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8月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7.8,連續第10個月處于PMI枯榮分水嶺50 的下方,且低于前值49.3,創下這一指數數值9個月新低。分項來看,8月份制造業產出轉向萎縮,新訂單萎縮加速,新出口訂單萎縮加速;就業萎縮與上月持平;積壓工作轉向萎縮;出廠價格和投入價格加速下降;采購庫存加速萎縮,成品庫存加速擴張;采購數量加速萎縮;供應商供貨時間轉向拖延。
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發展仍然舉步維艱,且存在進一步萎縮的風險,鋼企如果依舊保持當前的競爭現狀,三季度經營業績可能也難以有明顯改善。
(關鍵詞:不銹鋼 中鋼協 鋼鐵)
(關鍵字:不銹鋼 中鋼協 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