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色股份(000758.SZ)近期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凈利潤由上年同期的2159萬元增加到2580萬元,增幅接近兩成。但數據同時顯示,這家公司同期獲得的政府補貼高達2921萬元。
而從2011年起,中色股份的業績就出現逐年下滑,其中,去年凈利下滑至8185萬元,比2012年同期業績縮水近六成。
中色股份的財務數字發生變動,側面反映著大股東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有色集團”)的實際經營狀況。
5月26日,中國有色集團對外發布更新后的2013年財報。該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1900.09億,比2012年增加376.64億元。但其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分別比2012年減少9.66億元和11.36億元,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額達到4.17億元。
根據公告,中國有色集團曾在4月25日披露過財報,但事后審核發現,“由于子公司中國大冶有色金屬礦業有限公司對信用證付款和理財產品投資及質押貸款的實際發生額進行重分類影響現金流量表各項目間發生變化,導致中國有色集團去年合并現金流量表各項目間同時發生變化”。
具體是,這一事項最終影響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少約5.44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少49.49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加54.93億元。
與中色股份業績表現一致的是,中國有色集團凈利潤近兩年也持續下滑:2011年凈利為6.90億元,2012年下滑到5.25億元,到去年最終由盈轉虧。
這家超大型有色集團經過近30年的發展,逐漸從單一的國際工程承包發展為有色金屬資源開發、建筑工程、機械制造三大主業。目前,該公司旗下有中色股份、東方鉭業(000962.SZ)和中國有色礦業(01258.HK)三家上市公司。
中色股份方面曾表示,去年,國內有色金屬行業價格持續低位震蕩,采選企業利潤大幅下滑,冶煉行業大面積虧損,裝備制造板塊仍未實現整體盈利,雖然工程承包業務正逐漸走出低谷,但是該公司的經營仍面臨較大挑戰。
中色股份的具體業務上,除工程承包業務同比大幅提升外,有色金屬資源業務和裝備制造業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由于需求低迷,產能過剩,該公司有色金屬資源業務實現毛利6.3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28%。
不僅是中色股份,中國有色集團另外兩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同樣慘淡。
其中,由于主導產業鉭粉、鉭絲市場需求低迷,新產業受行業產能過剩的影響,東方鉭業無論主導產業還是新產業都面臨著市場萎縮、量價齊跌、成本上升、競爭加劇的不利形勢,最終導致去年凈利僅為354.10萬元,相較2012年業績跌幅超96%。而以銅業為主的中國有色礦業去年盈利也同比下滑超三成。
對中國有色集團有利的消息是,2014年,全球經濟復蘇趨勢明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這對國內有色金屬市場將產生積極影響。
不過,在新的一年,如何妥善解決逐年增加的應收賬款,也將考驗中國有色集團的智慧。
數據顯示,中國有色集團應收賬款2011年底為65.32億元,到2013年度期末猛增到88.67億元,兩年內增加了23.35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去年應收賬款中,僅以單項金額重大并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為例,期末賬面余額為4.22億元,壞賬準備1.17億元,其中,潮州熒光材料廠等計提數額最高,為5400多萬,另外包括伊朗國家銅業公司、河南二建、沈陽東方銅業有限公司等十數家企業,因預計收回可能性小,也進行了100%的計提。
與中國有色集團存在業務往來的企業多達幾十家,這些大小公司分屬于有色、化工、建材、造紙等不同行業,其實際經營的好壞,直接波及這家有色集團。
中國有色集團在公告中明確,在2013年,包括金城造紙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合計約993萬的應收賬款,因為企業被吊銷執照或單位被注銷,導致這些賬款無法被收回。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賬款,還不包括這家企業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其他應收賬款,這部分賬款涉及17家大小企業的7949.60萬元。
(關鍵字:中色股份 凈利潤 中國有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