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工作。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
一、我國外貿發展迅速,量穩質升。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由初期的不足1%,上升到“十三五”末的14.7%,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貿易大國地位不斷鞏固;二是貿易結構不斷優化;三是貿易創新發展成效顯著;四是貿易對經濟社會貢獻日益突出。
二、“十四五”時期外貿形勢嚴峻復雜,充滿挑戰。從外部看,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全球經濟復蘇脆弱,不同國家、地區抗疫成效、疫苗接種、經濟恢復的不均衡性將持續影響全球供需格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國際經貿規則競爭加劇。從內部看,傳統優勢正在弱化。創新能力不足。外貿主體競爭力不強。外貿支撐體系有待完善。但同時也要看到,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有全球規模最大、行業最全、配套最完備的產業優勢,將為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三、推動外貿創新發展,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外貿綜合競爭力內涵豐富,是企業、產業、政府、社會等多方競爭力的綜合集成。下一步,商務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外貿質量效益。推動貿易和雙向投資協調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國家外貿轉型基地建設。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貿易。推動綠色低碳貿易發展。
二是支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完善覆蓋全球的海外倉網絡。提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便利化水平。優化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保稅維修發展。支持離岸貿易發展。
三是加強外貿支撐體系建設。增強部門間協調,優化完善出口信保、出口信貸等支撐政策。加強國際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
四是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推動監管體制、質量標準等銜接,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內銷市場。發展同線同標同質產品。
五是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國際規則制定的主渠道地位。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做好高質量實施RCEP工作,積極穩妥推進加入CPTPP相關工作。深度參與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國際合作。
六是統籌發展與安全。增強外貿供應鏈韌性,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健全貿易摩擦應對體制機制,提升貿易救濟政策工具效能,完善現代化出口管制體系。
■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實現9.8%的增長,外貿進出口表現強勁是重要推動因素。為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需進一步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提升外貿發展質量。結合委員建議,發改委將從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打造外貿企業競爭優勢,重點將落實好相關實施方案,加快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搭建品牌交流合作平臺,推動開展品牌創建活動;牽頭落實《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促進民營外貿企業發展。
二是穩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廢除妨礙依法平等準入退出的不合理規定,促進國內區域間商品服務自由流動。
三是發揮營商環境評價制度作用,總結推廣地方政策集成創新和兌現落實方面成功經驗,鼓勵有關地方建設政策兌現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四是研究出臺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精準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政策措施,加快內陸地區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引導跨區域產業合作,以精準合作促進產業轉移。
五是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我國已與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訂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已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取得了巨大成就。下一步,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繪制“工筆畫”為主線,進一步聚焦重點,統籌發展和安全,穩步推進“五通”合作,積極深化拓展健康、數字、綠色等新領域合作,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成效。
六是加快編制“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補齊國際物流運輸短板,構建國際物流服務體系,著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企業,推動國際物流網絡建設,構建現代化國際物流體系。
七是統籌做好大宗商品進出口調控,研究增加初級產品和再生原料進口,合理安排相關大宗商品進口規模和時機;適時修訂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拓展相關資源外部供應渠道,促進國內市場保供穩價;研究在有關地區布局建設大宗商品儲運基地,提升戰略物資保障能力。
八是推動海外倉等新型貿易業態發展,支持有關地方和相關企業高質量布局建設海外倉;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海外倉在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九是優化口岸收費管理,推進落實去年印發的《清理規范海運口岸收費行動方案》,適時修訂港口收費計費辦法,全面落實收費目錄清單和公示制度,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關鍵字:大宗商品 對外貿易 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