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本屆磷復肥會議結束后,市場上便有模有樣的流傳出“磷銨淡季出口關稅將由7%下調至2%”、“磷銨淡季出口時間將由4個月拓展為5個月”等說法。其中針對尿素也同樣傳出了2013年出口關稅由7%下調至2%,甚至夸張到要不分淡旺季的說法。筆者乍聽之下便認為缺少合理性。而且在磷復肥會議上發改委經貿
對于已經被大公司認可的尿素關稅而言,筆者坦言仍無足夠理由自我說服。不過,就事論事來說,下調尿素關稅確實有利于緩解經濟以及行業壓力。首先是緩解經濟壓力,或許這個說法有些夸大。但如果把尿素出口作為整體外貿的縮影來看,并不過分。針對2012年國內經濟面臨的通縮危機,只靠內需的拉動實在難以解壓。雖說推動房地產業能對中國經濟起到一定支撐,但并非長遠之計。想來增加出口貿易也能算是緩解經濟壓力的一個方面。其次是緩解行業壓力,隨著國內尿素生產裝置的增加(每年大概增加400萬噸產量),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愈發嚴重,雖然期間也會有一些小型尿素企業倒閉,但整體規模依舊很大。保守估計2013年國內尿素企業總產能將超過7500萬噸。其中,本人跟蹤的企業產能便有7290萬噸,年均開工率僅保持在75%左右。盡管如此,每年供求分析上還會被扣上產能過剩的“帽子”。從以上兩方面分析,尿素出口的確存在下調關稅的可能性。
不過,在下調尿素出口關稅的同時還要考慮到農民的利益。如果因為降稅引發尿素大量出口,導致明年國內市場貨緊價高,從而損害了農民利益,這也實非政府所愿。目前尿素出口遵循淡旺季制,也就是7-10月劃分為淡季,執行7%的關稅。本意是錯過經銷商的備肥期,避免國內備肥與出口發生沖突。但就近幾年行業變化來看,這種劃分淡旺季的做法已經沒有太多意義。首先是出口存在“保稅區”、“提前集港”等做法。其次,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也不會有太多的經銷商提前備貨了。如此一來,就出現了用肥淡季價格下不來,用肥旺季價格上不去的矛盾局面。倘若明年再下調尿素出口關稅,結果只會增加農民的負擔。
對于出口關稅是否調整的問題,目前討論雖有些過早。但市場就是這樣,任何有利于行情的因素都會被拿來炒作。相信一些大企業也會在關稅上做文章。筆者僅從上述兩大方面表述了降低尿素出口關稅帶來影響,整體來看還是弊大于利。如果只為拉動貿易,到不如把調稅率改為調窗口期更為適合。當然,在下個月新關稅文件公布之前,這一切還只是猜測。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中華商務網 楊盧義
(關鍵字:尿素 尿素出口 尿素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