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導讀:一年來,在金川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金川鎳冶煉廠緊緊圍繞公司“123”發展目標和“136”工作思路,取得提前3天完成14萬噸電鎳生產任務,電鎳同比增長9.6%,精煉鎳回收率、閃速爐鎳回收率、頂吹爐鎳回收率分別同比提高0.021個百分點,0.03個百分點,0.02個百分點。
春華秋實,碩果滿枝。一年來,在金川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金川鎳冶煉廠緊緊圍繞公司“123”發展目標和“136”工作思路,堅持生產、創新“雙輪”驅動,攻克一道道難關,取得累累碩果。生產組織結構、產品結構調整步伐持續加快,安全“五階段”穩步升級,工藝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實現全流程優化、鎳產品細分目標,取得提前3天完成14萬噸電鎳生產任務,電鎳同比增長9.6%,精煉鎳回收率、閃速爐鎳回收率、頂吹爐鎳回收率分別同比提高0.021個百分點,0.03個百分點,0.02個百分點。
產量質量聯動
推動經濟總量與質量“雙跨越”
今年以來,面對有色行業日益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金川鎳冶煉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是原料雜質高、成分復雜、生產組織難度加大。二是政府和市民對環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三是6萬噸鎳電解系統能否按公司計劃實現達產達標。四是下游客戶對鎳產品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
面對種種壓力,該廠果斷決策,組織技術力量,加大對原料除雜的技術攻關力度。經過近半年的研究治理,生產系統除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產品中的砷含量得到有效控制,產品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同時,通過對火法排放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對濕法系統廢水分類回用的改進,從源頭上對超標排放進行了治理,基本實現了廢水、廢氣的達標排放。
經過全體職工的不懈努力,在6萬噸鎳電解系統實現全面達產達標的同時,該冶煉廠從公司大局出發,審時度勢,及時對生產組織、產品結構進行調整,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著力開展自產料和外購料分開處理論證,積極展開軍工用鎳、煉鋼用鎳、電鍍用鎳、普通電鎳、含硫鎳產品等生產性試驗攻關,成功開發出了造幣行業特殊需求的1×1英寸小塊鎳。
創新創效
提升可持續發展整體優勢
一年來,該廠緊緊圍繞“鎳增盈”中心目標,眼睛向內、挖潛增效,深入開展“科學支出,杜絕浪費”主題管理活動,通過嚴格細致的成本管控,實現了成本指標的圓滿完成,全年節約檢修費約300萬元,上交廢舊物資價值810萬元,修舊利廢創價值873萬元。電鎳單位加工成本,較上年同期每噸下降近千元。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廠把改變工作作風作為活動的工作標尺,嚴格按照“管理人員進班組、服務問計在基層”活動要求,管理人員定期深入基層、深入班組,面對面與職工溝通交流,及時掌握職工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重點就影響鎳冶煉廠提升產能、質量的突出性問題廣泛征詢意見和合理化建議,對工藝技術、設備設施、指標優化等工作進行創新,取得了全面推廣48小時始極片,增加二次精密過濾能力和電解液渾濁度指標的檢測分析;開展槽面“六線”管理法等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以及除鋅工藝試驗、硫化鎳除銅工業試驗、磁流體除鐵實驗、厚板鎳工程化研究、提高頂吹爐噴槍壽命綜合研究等技術創新40余項,從而使鎳綜合回收率得到顯著提高,各種渣含鎳大幅下降,單位產品能耗較上年同期相比均有較大程度下降,電力同比下降3.61%,新水下降16.26%,蒸汽下降14.13%,累計萬元產值物耗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45%,以實際行動為公司增收節支做出了努力。同時,首次將乙烯基樹脂電解槽用于電鎳生產,按照公司要求提前做好氫氧化鎳原料的處理工作,于5月份順利完成5000噸氯浸工藝改造,已處理氫氧化鎳1290噸。12月24日,備受該公司關注的一鈷氫氧化鎳處理項目在該廠積極努力下,順利投料生產,至此,兩條生產線全面投入到生產中,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關鍵字:金川集團 金川鎳冶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