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開始,國內廢銅企業進入“冬季”,今年更是雪上加霜。調研顯示,多數中小型廢雜銅貿易企業倒閉、轉業、減量,大型貿易企業雖然仍維持生存,但利潤微薄。
廢銅進口量自2012年開始減少。數據顯示,今年1-9月國內廢銅進口量連續第四年下跌,至268萬噸,同比減少6.09%,但相較于去年10.54%的跌幅有所收窄。
廢銅行業不景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銅價自2011開始一路下滑,今年下半年國內現貨銅價格更是多處于40000元/噸以下,國內廢銅與電解銅價差縮小,廢銅在冶煉企業的成本優勢減弱。冶煉廠的廢銅使用率在持續減少。
2.國內外廢銅價格長期處于倒掛狀態,令廢銅進口優勢不再明顯,尤其是對于高品位的紫銅。
3.環保組合拳加劇了廢銅行業衰退速度。2014年6月環保部發布《再生有色金屬工業污染排放標準》,對進一步規范再生銅冶煉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今年,國內環保整頓加劇,尤其“閱兵藍”前后北方廢銅冶煉廠幾乎全線關停。
4.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廢銅進口量增長承壓。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成顯出一路下降態勢,國內需求的減弱,也是導致廢銅進口量減少的因素之一。
5.銀行對有色金屬行業貸款謹慎嚴格,資金壓力拖累廢銅進口量。在廢銅進口買賣上,多是以TT為付款方式,這意味著廢銅交易過程中對現金的需求更大。
6.歐美供應減少,新興國家進口分流。歐美地區占中國廢雜銅進口量的50%以上,受累于兩大發達經濟體的增長放緩,產品更新替換的進度亦變慢,促使廢銅產量減少。而隨著中國周邊國家,如印度、日本、韓國等國進口廢雜銅門檻較低、政府支持力度較大,使其國際競爭優勢擴大,增加了中國進口廢雜銅的難度。
在國內外需求短期難以大幅改善、銅價仍未擺脫弱勢格局情況下,廢銅的“春天”難以快速到來。但由于國內廢銅企業的環保整頓近完畢,廢銅進口下滑速度或將趨緩。
(關鍵字:廢銅 廢銅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