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培育機構投資者著稱的上海清算所有望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在近日由上清所和中聯鋼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鋼鐵原燃料市場高峰論壇上,上清所創新業務部總經理張蕾透露,上清所將支持一些金融機構在上海自貿區洋山銅溢價產品上引入個人投資者。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自2014年在自貿區推出鐵礦石和動力煤掉期清算業務之后,上清所又陸續推出了銅溢價掉期、苯乙烯和乙二醇掉期清算業務,其大宗商品衍生品逐漸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些衍生品能夠幫助實體企業對沖經營風險,但出于種種原因,目前企業參與的并不多。
一家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雖然鐵礦石掉期與鐵礦石期貨有很多的套利交易機會,但他們參與的量卻很有限,“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流動性能夠參與進來”。
事實上,在引入更多流動性方面,上清所也一直在做各方面的工作。張蕾介紹,自今年7月開始,上清所正在陸續為10家上海自貿區現貨平臺提供清算業務。“從明年開始,我們將完成上海自貿區所有大宗現貨平臺的清算對接。”張蕾說。
同時,她表示,上清所將通過上海自貿區現貨平臺模式向上海乃至全國復制。“我們對現貨平臺的選擇是有標準的,不會去對接所有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一些地方性平臺仍將由地方清算所承接。”張蕾說,比如,上清所將會選擇有色金屬標準化程度高的標的,把現貨和衍生品兩個市場打通,為現貨平臺提供統一的中央對手清算,包括一些遠期可交割的產品,為企業提供風險對沖工具。
除了現貨交易平臺之外,一些大宗商品電商平臺也有望引入到上清所進行清算。“目前大宗商品電商遇到的最大瓶頸之一是后期支付結算,而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是沒有辦法做B2B的,我們現在正在跟一些大宗商品電商談,為其創造一個新的B2B模式。”張蕾表示。
個人投資者由于其提供流動性的作用也成為上清所引入的目標。“上海自貿區銅溢價掉期其實是基差交易,能夠滿足個人投資者的需求,我們支持一些金融機構通過自貿區洋山銅溢價產品間接地引入個人投資者。”張蕾稱。
(關鍵字:上清所 銅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