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農歷春節臨近,銅市下游陸續放假,消費在3月份之前恐怕會繼續萎縮。市場不大可能大規模囤貨,原因在于在主營業務收入疲軟的情況下,企業現金流非常緊張,除非國家出臺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如國儲收儲,但是目前市場傳聞收儲只有15萬噸,和年產量、進口量和過剩量相比,不足以逆轉市場供求結構。
據國內銅冶煉企業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規模以上銅冶煉企業有346家。截止2015年底,中國粗煉產能和精煉銅總產能分達到600萬噸和1041萬噸。其中,中國銅冶煉排名前十的銅冶煉廠銅冶煉產能達到545萬噸,占全部總產能的52%左右。
展望2016年,預計中國粗煉產能和精煉產能分別增加55萬噸,達到655萬噸和1096萬噸,由于投產到實際達產需要2-3年周期,預計實際有效新增產能為49萬噸。因此,預計10大骨干冶煉企業減產35萬噸不足以抵消新增產能帶來的產出增長的影響。
從產量來看,由于2015年銅價持續下跌,很多銅冶煉企業并非滿負荷生產,且檢修企業增多,但是精煉銅產量預計還將保持6%以上,達到820萬噸左右。然而,由于近年來很多銅業集團在不同省份有冶煉廠,因此在統計局公布的產量中,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根據上述29家銅冶煉企業剔除不同省份的重復計算的量,因此將2015年精煉銅產量調整至760萬噸左右。
根據銅骨干企業倡議書中提出的“決定短期內先關停虧損產能;中長期內,為避免重蹈其他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造成全行業虧損的覆轍,將進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并決定未來幾年不再擴大產能。同時,向國家相關部門建議停止審批新增銅冶煉產能,加大對骨干企業的支持力度,并引導社會資本采取參股、控股等資本手段對行業進行兼并重組,從而保持國內銅冶煉產能總量總體穩定”,因此2016年實際減產量還要根據銅價、現金成本和企業控制成本三個因素分析,一旦銅價反彈,或者成本得到進一步壓縮,那么銅實際減產很難執行。整體來看,減產和收儲量短期恐難逆轉供求結構,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還將延續,因此銅價跌勢還將持續。
(關鍵字:減產收儲 銅市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