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對宏觀經濟加速下行、有色行業競爭加劇、銅價斷崖式下跌的嚴峻形勢,江銅國際、上海營銷兩家單位砥礪前行、逆勢突圍,全年實現銷售總量260多萬噸,完成貿易額900億元、利潤總額5.3億元,在行業寒冬中一枝獨秀。
上海江銅能夠寒冬獨秀,得益于兩公司科學的業務定位與業務布局,也得益于完善的保障體系和不斷的創新突破。
業務定位上,江銅國際靈活調節電銅長單、零單比例;根據新加坡、香港的稅率及境外融資優惠合理調節外貿業務的傾向,既保障了貿易額,又實現了利潤最大化。上海營銷也將銅桿與稀土的出口接運納入業務體系,開辟了新的利潤通道。業務布局方面,江銅國際自創立初已著手搭建全產業鏈體系。從香港保弘到保稅區(現自貿區)物流公司兩個境外平臺的設立,到供應鏈公司倉儲物流平臺的搭建,再到涉足類金融的保理公司和成功建設新加坡公司海外平臺,全產業鏈業務體系不僅讓江銅國際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風險,也增加了多個盈利點。2015年,僅保理子公司就實現利潤1億元左右,成為重要的利潤來源。
風控體系建設方面,江銅國貿建立了重大事項的集體決策機制,形成對重要業務的風險管控體系,已過會17項決議;對客戶信用風險和創新業務風險建立常態的監控機制,運用客戶準入及授信系統、交易及頭寸監控、量化評估和VaR模型等工具加強風險評估和監督。上海營銷全面梳理業務、財務和信息系統風險點,加強制度的落地和實施,全年修訂業務管理制度5則、管理制度3則;加強客戶授信管理,完善應收賬款增信和保全措施,初步探索出一套涉及股權質押、股票質押、不動產抵押、再保理、保險等的應收賬款處置方法。通過這些保全及處理措施,上海江銅2015年沖回壞賬金額3.3億元。
業務創新方面,2015年,江銅國際創新品種增設原料部,并同步整合了上海營銷粗雜銅業務,運用雙方各自的優勢和資源,互補共進。同時,上海江銅也根據市場的資金成本對融資品種進行了調整:在央行多次降準降息、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長期資金的來源由黃金租賃變更為自貿區和財務公司的流貸;短期資金的來源由跨境人民幣變更為以銀票、國內證為主。2015年度融資人民幣成本比市場加權平均成本低0.95%,美元成本僅1.5%。在降低應收賬款、處置對應資產的過程中,上海兩公司也從傳統查封、拍賣資產的傳統思維中跳出,采用包裝資產管理產品、邀請資深的資產管理公司共同參與等新型方式,用風險最小的處理方式獲得最大化的資金回籠。這些運營管理設置使上海兩公司在惡劣市場環境中實現了平穩過渡。(
(關鍵字:上海江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