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西部地區礦產勘查開發比重將逐步增加,多個重要礦種有望形成“東西并重”的格局。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日前召開的2015年度成果交流會上了解到,研究人員通過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格局及對策研究得出這一結論。
據悉,研究人員對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基地進行了研究和展望,認為資源需求動力、資源要素動力、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動力和地區經濟發展需求動力將驅動基地的形成,而環境承載力、基礎設施條件及勘查開發技術水平等將約束基地的形成。研究人員指出,中西部大部分地區處于工業化初級或中級的初期,有進一步發展工業的巨大需求;在大部分中西部地區及個別東部地區,礦業或非能源礦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較大,在一定時期內礦業仍將是地方優先選擇發展的產業之一。
結合對各地區最新找礦進展的梳理,研究人員展望了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格局。預計到2020年,鐵資源將形成13個勘查開發基地,一定時期內東部仍將是主體,但西部比重將逐步增加,有望趨于東西并重;銅資源將形成20個勘查開發基地,其中兩個儲備基地,中長期內有望呈現東西并重格局;鉛鋅資源將形成15個勘查開發基地,其中1個儲備基地,中短期內將呈現東西并重格局,長期來看西部比重有望超過東部;金資源將形成14個勘查開發基地,中長期內東部仍將是主體,西部比重僅有所增加。
同時,研究人員結合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五年勘查進展和專家研討意見,對第三階段主攻礦種提出建議:石油、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煤炭、鈾、銅、鎳、錫、鋰、鉻鐵礦、錳、鉀鹽等礦種勘查需進一步加強;鋁土、鉛鋅、金等礦種需維持穩定勘查;鐵、磷、鎢、鉬等礦種勘查應有所弱化。
(關鍵字: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