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去產能’還是‘減稅負’,只側重于解決國有企業的困難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到民營企業的困難和需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
5000個億用來減稅降費并不多
今年中央政府提出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拿出1000億元用于解決去產能過程中企業職工安置問題。陳成秀對此有好幾個問號:這1000個億的補貼涉及到鋼鐵、電解鋁、水泥等多個行業,體量極大,分下去每一家又能得到多少呢?究竟能去掉多少產能、解決多少問題呢?而且這1000個億主要是針對國有企業的,國有企業即便中央政府不補貼,地方政府可能也會對其進行補貼。可那些得不到補貼的困難民營企業又該怎么辦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6年將推出更大力度減稅降費舉措,預計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規模超過歷年。同樣還是因為“僧多粥少”的問題,陳成秀個人認為減稅的幅度還不夠大。他對記者說:“5000個億用來補貼這么多的企業,可能對很多企業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而且,這5000個億可能還是針對國有企業多一些,能不能真正補貼給民營企業一些?”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陳成秀表示,不論是“去產能”還是“減稅負”,只解決國有企業這一邊的問題而不解決民營企業這一邊的需求和困難是不夠的。“產能過剩問題年年都在提,但我們始終沒有看政府大的動作。中央看到了問題,但更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解決問題。”
陳成秀認為,一些國有企業落后產能遲遲退不出去有體制上的原因。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里不僅包括利潤也包括營業額。關掉虧損板塊會影響到企業的營業額。很多國有企業都是一整個大集團,一個集團里可以拿自己賺錢的板塊去補貼虧損的板塊。這樣下去,落后產能依然在那里。
鋁箔行業中的不規范動作對正規企業是一種傷害
在陳成秀的企業經營板塊中,1989年創立的廈門廈順鋁箔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薄規格鋁箔產品出口商和目前全球大型的雙零鋁箔廠家之一。
一碗飯兩個人吃沒有問題,四五個人吃一碗飯那誰都吃不飽。在整個鋁行業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陳成秀表示鋁箔行業日子也不好過。他對記者說:“雖然鋁箔行業在全球積極推廣鋁箔的用途,但最根本的問題是,鋁箔產能這么大,但市場的發展、產品需求的培育并沒有那么的快。鋁箔應用開發的速度跟不上投資建成的速度。市場消費的培育需要一個過程,但產能過剩問題是當下所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企業分分鐘都在忍受著煎熬。三年五年之后,市場環境可能變好了,消費習慣也許培育起來了,但又有多少企業能在這三年五年中頂得住呢?”
鋁箔行業所面臨的另一個糟糕問題是,由于國內一些企業的不自律,出口的不規范動作已經引起了多個國家的反傾銷調查。比如歐洲、美國、印度都已經提出來了。去年12月15日,印度商工部反傾銷局發布公告,決定對自中國進口的鋁箔發起反傾銷調查。對此陳成秀感到憂慮:“印度是中國鋁箔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我們國家的鋁箔對印度的出口量非常大,印度政府是支持反傾銷調查的。如果印度對中國鋁箔出口的反傾銷訴訟成立了,那么我們國內的鋁箔企業對產能過剩問題的應對不是更加辛苦了嗎?對正規的、好好在做產品的企業難道不是造成了一種傷害嗎?原本應出口到印度市場的那部分鋁箔在國內又該怎么消耗?”
陳成秀呼吁,國內的鋁箔企業應該相互協調配合,達成一個大家共同遵守的行規,像歐洲一樣形成一個比較穩定、規范的行業環境。
(關鍵字:鋁箔 鋁箔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