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轉型 讓節能挖潛“絕處逢生”
火電廠大項目技改往往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可是在中鋁寧夏能源集團馬蓮臺發電廠近幾年早已相繼完成了脫硫、脫硝、廢水、鍋爐低氮燃燒等多項重大項目改造。2015年面臨經濟新常態,該廠節能空間也越來越小,趨勢所迫,然而,辦法總比困難多,該廠運營轉型的新理念開啟了全廠職工的智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于是“小成本大收益 點滴積累見成效”的節能方案應運而生,各專業人員分頭行動,在“管”字上做足了文章,在“精”字上下足了苦功,始終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降本增效為重點,主輔網改造雙管齊下,緊緊圍繞“精細管理 項目創效 力保安全 助力經營”開展工作,實現了1元投資10倍見效的客觀節能收益。
既然是節能 就不必搞大投資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機組運行時平均每小時多余的1120Nm3氧化風上哪去了?正常運行的儀用空壓機頻繁卸載這不是節能的源頭嗎?采暖系統補水用的除鹽水多費錢啊?正常工況下每臺機組用一臺真空泵浪不浪費啊?……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該廠想出了很多節能的源頭,可是如何改造呢?投資是不可避免的,該廠把“勤”和“精”相結合,想出了給各系統做“小手術”的創新技改,充分利用QC、“五小”創新和勞動競賽優勢,發揮潛能,利用加裝一個閥門、連接一段管道、添加一個模塊、修改一組邏輯等方法,讓設備原本多余的做功可控再控,讓可用之水循環利用,把看不見的能耗把握到運行人手中,同時結合值際小指標競賽精準調控各參數,運行人員在運行工況變化時勤調整勤切換,讓輔助設備更加精準地侍服系統,馬電人再次用精益管理的精神理念和更加節儉的創新手段,保證了機組的安全穩定生產和客觀的節能效益。
六項“小”改造 抱來重頭金
該廠經過統一規劃、分期實施,“1#、2#脫硫氧化風替代灰斗氣化風加裝聯絡門改造、儀用空壓機變頻改造、廠區暖汽補水系統用工業軟水代替除鹽水改造、1#、2#機組兩臺機組公用一臺真空泵加裝聯絡門改造、1#、2#爐一次風替代火檢風系統優化、1#、2#機組密封油真空泵工作水回收循環利用改造”六項技術改造,“小”創新背后飽含了馬電人開源節流,挖潛增效的美好信心和十足干勁,多少個日日夜夜,無論酷暑與寒冬,他們在一項項技改面前做足了充分的研究論證和無數次實驗對比,他們把機組檢修和設備治理與技術改造巧妙結合,科學合理安排改造工期,使六項技改順利完成,可靠地創新改造源于他們平日點滴積累和經驗論證,源于他們對節能降耗事業的孜孜追求和對效益的渴望,六個項目合計投資17.79萬元,改造后年產生效益123.23萬元。
挖潛如萬丈深淵深不見底,節能似層巒疊嶂沒有頂峰。馬電人用勤勞打開智慧的明燈,在開創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的道路上上下求索,勇往直前,不斷向挖潛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上一年,該廠從基礎管理、運行管理、設備維護、技術改造、優化調整等方面不斷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機組經濟性和環保指標,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
(關鍵字:中鋁寧夏能源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