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開始,上海地區0#現鋅貼水轉升水,本周現貨升水擴大。截止本周三,0#現鋅對滬鋅1702合約升水220-300元/噸,較上周三擴大200-220元/噸。而廣東地區現貨低迷,0#現鋅對滬鋅1702合約維持160-130元/噸的高貼水狀態。進入12月,滬粵兩地價差持續擴大,目前高于300元/噸以上,兩地現鋅市場冰火兩重天原因何在?滬粵兩地庫存與實際消費能力的不匹配是導致兩地價差急擴的主要原因,推升滬鋅升水“高燒不斷”。
滬粵兩地庫存倒掛達三個月
摒除傳統意義上的25號長單結算日之前部分貿易商收貨交長單因素后,本周上海地區現鋅升水仍高燒不退。近兩周鋅價大幅下挫2000元/噸刺激下游大舉入市接貨,整體補庫力度超預期。上周上海主要倉庫出庫量高達15000噸,已接近今年旺季出庫量平均水平。下游積極補庫的同時,上海整體庫存目前偏低的現狀暴露無遺。截止上周五,上海地區現鋅庫存為8.2萬噸附近,僅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反觀廣東市場,截止上周五,廣東現鋅庫存約10.7萬,超過去年同期的兩倍。在粵市將近11萬的現鋅庫存中,倉單高達7.5萬,占比達70%。9月以來,兩地庫存出現倒掛。跟蹤自2007年以來,滬粵庫存比約在3.3附近。一般意義上,地區庫存量是與當地實際生產消費能力及貿易活躍度長期匹配的結果。目前滬粵庫存比不足1,未來存在較強的修復需求。高庫存直接導致了進入淡季以來貿易商大肆拋貨,粵市貼水一度擴至對主力合約高達200元/噸。
粵市現鋅外流?
據了解,隨著滬粵價差擴至200元/噸,部分冶煉廠轉向滬市發貨,下周有望出現到貨,一定程度緩解滬市現貨緊張。
同時,兩地中間商表現出對滬粵價差的極度關注。據了解,從廣東船運上海船期約在10天左右,船運費用加上出入庫費用疊加資金成本至少在200元/噸附近。由于年內汽運成本翻番,兩地300元/噸價差無法覆蓋汽運成本。考慮到年末時間窗口,無論是企業資金偏緊還是淡季能力消費表現的不確定性,在無法很好對鎖兩地升貼水的情況,其實風險頗大。
考慮到短期冶煉廠發貨結構的改變以及少量中間商開始移庫上海,有望減緩兩地庫存倒掛的現象。但考慮到廣東當地實際消費能力并不能很好消化高達10萬噸附近的庫存,這部分庫存依然有望大量外流。
(關鍵字: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