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27日舉行當前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半年要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的關系,做好去杠桿工作,對存在的如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有企業高杠桿等“灰犀牛”風險隱患,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說,從中長期和預期的角度看,中國經濟發展正在出現積極變化,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供求關系正在發生實質性變化,企業的預期和市場的信心正在逐步好轉,經濟發展動力在增強。他同時表示,雖然上半年經濟穩中向好,但還存在一些如實體經濟循環不暢仍比較嚴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任務仍比較艱巨等問題。下半年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做到“三個確保”,即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對于防控系統性風險,楊偉民表示,要從各個領域一些小的風險點進行預防,比如同業的問題、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國有企業個別的債務違約問題、杠桿率比較高的問題等。對這些風險,要早識別、早發現、早處置,要一點一點去處理,不能讓其最后引發大的系統性風險。因此,要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的關系。
“下半年要做好去杠桿工作,因為這是風險的源頭。我們不能為了保增長而任憑杠桿率繼續上升。”楊偉民說,去杠桿是一個長期過程,各行業、各領域的杠桿率不一樣,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把國有企業去杠桿作為重中之重,“如果國有企業去杠桿了,企業部門的杠桿肯定會下降,整個國民經濟的杠桿率也會下降”。
關于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時既要防“黑天鵝”也要防“灰犀牛”,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經濟一局局長王志軍表示,黨中央非常重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始終要求守住底線,特別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黑天鵝”和“灰犀牛”這兩類事件都有可能沖擊金融風險的底線。
王志軍說,“黑天鵝”事件是沒有預料到的突發事件,對此類事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敏感性,特別是在當前經濟運行的基礎尚不牢固的情況下,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要加強跟蹤監測分析,加強預警預測,及時發現一些經濟運行中的趨勢性和苗頭性問題,未雨綢繆,制定好預案,防患于未然。“灰犀牛”一般指問題很大,也早有預兆,但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結果導致后果嚴重的問題或事件。對此類問題或事件要增加危機意識,要堅持問題導向。對存在的“灰犀牛”風險隱患,如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國有企業高杠桿、地方債務、違法違規集資等問題,要摸清情況,區分輕重緩急和影響程度,突出重點,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決。
對于有媒體提到的“一個行業的去產能可能會對另外一些行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楊偉民表示,有關方面已經注意到了這樣的現象,下一步可能需要對前一個階段去產能的做法進行一些微調。
“在今后的去產能過程中,要更多利用處置僵尸企業的辦法,要更多通過市場化的辦法去產能,減少用行政命令的辦法去產能。”楊偉民說,去產能的目的是要通過改革來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要通過改革去建立比較正常的市場秩序和上下游之間的關系,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矛盾會在今后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的過程中逐步緩解。
(關鍵字: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