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消息,有著630余年采礦遺跡的貴州省銅仁市萬山汞礦遺址,日前被列入中國國家文物局更新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為下一步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奠定基礎。
曾因汞儲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譽為“中國汞都”的萬山,曾是中國最大的汞工業生產基地。相傳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有人在萬山開采朱砂,唐代已掌握火攻取砂技術,元末明初時期,一云南人在萬山鑿洞采礦,遺址為“云南洞”“云南梯”。1368年(明代洪武年間),明朝廷在萬山設立“貴州大萬山長官司水銀朱砂場局”,至此,萬山大規模開采朱砂和冶煉水銀正式有了歷史記載。
走進萬山汞礦遺址,絕壁上開鑿的層層疊疊洞口、石梯、隧道、刻槽、標記、礦柱和“以火攻石”遺跡,長達970多公里的采礦坑道……古代、近代、現代的礦區遺存保存完好,向世人展示著當地人民的奮斗史、技術進步史和工業文明發展史。在長達630余年的大規模汞開采過程中,萬山汞礦創下了4項世界之最,即自秦漢以來最久遠的采礦歷史、最原始和最先進的汞礦開采和冶煉技術、最罕見的地下采礦坑道和最大的天然朱砂。
從萬山區委宣傳部了解到,為充分合理利用這一獨具唯一性的工業遺址和工業文化,當地政府先后將萬山汞礦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山國家礦山公園,建立了萬山汞工業文化遺產博物館,高起點對汞礦遺存進行保護。目前,萬山已將保存較為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機選廠、冶煉廠、科研所、前蘇聯專家樓等19棟建筑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關部門正編制《萬山汞礦文化遺存保護規劃》和《萬山汞工業遺產利用規劃》。
(關鍵字:中國汞都 萬山汞礦 汞礦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