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作為省政府確定的首批省級產業集聚區之一,鶴淇產業集聚區自2008年12月成立至2012年10月底,共實施基礎設施、工業和城市功能設施配套項目107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27億元,開發面積已達18平方公里,先后被確定為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產業集聚區、河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河南省創新型產業集聚區和河南省最具投資法治環境產業集聚區。
“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關于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的要求,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緊緊圍繞鶴壁新區建設,按照統籌的理念,認真實施大新區規劃,高效率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推進主導產業快速發展,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鶴淇產業集聚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蔣宗軍表示。
集聚區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鶴壁新區建設的意見》,抓住機遇,積極與鶴壁新區規劃相對接、相融合,搞好鶴淇產業集聚區規劃修編工作。2013年年內力爭完成拓展區道路建設和建成區內部分未施工道路建設,形成“八縱十六橫”的多環路大路網格局。同時,完成淇河生態區的綠化工作及已建成道路綠化亮化,完善供排水、供電、供氣、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朝歌新區核心區“6+3”標志性工程以及淇水公租房示范小區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集聚區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
鶴淇產業集聚區在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金屬鎂精深加工兩大主導產業時,兼顧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下一步我們要建立‘賽馬’機制,在跟蹤服務的過程中比進度、求實效,確保項目建設快速推進。”蔣宗軍說,針對集聚區項目的進展情況,竣工項目抓二期工程建設,制定出二期工程建設的詳細規劃方案、時間節點,確保盡快開工建設;在建項目抓投產,抓緊落實建設條件,優化配置資源要素,確保按期竣工投產;新建項目抓進度,如富士康鶴壁科技園、河南宇風年產5萬輛專用車、大用集團年產50萬噸中式營養快餐等項目,加強服務組力量,開通“綠色通道”,實施全程服務,狠抓節點,確保項目順利建設。
“圍繞主導產業鏈條的每個環節,我們瞄準產業龍頭和名牌企業,超前謀劃、主動出擊,有針對性地將招商工作重點轉移到主導產業的配套項目和補鏈項目上。”蔣宗軍表示,他們還全面提高項目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努力為加快鶴壁新區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在談到集聚區的產業發展時,蔣宗軍表示,金屬鎂精深加工產業要以富士康鶴壁科技園項目入駐建設為契機,超前謀劃一批鎂合金擠壓型材、鎂合金壓鑄件等項目,積極包裝富士康后續項目,大力發展鎂合金終端產品,努力形成“雁陣效應”,實現金屬鎂加工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形成在國內有重要地位的金屬鎂精深加工產業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則積極謀劃引進汽車電子電器、汽車模具、汽車總成、變速箱、發動機等項目,拉長鏈條、培育集群,打造全省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紡織服裝產業以彌補斷鏈、完善鏈條為突破口,積極發展印染、輔料項目,重點引進行業龍頭和品牌服裝,通過品牌帶動做強產業,打造全省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食品加工產業以延伸、拉長產業鏈條為切入點,大力發展畜產品和糧食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層次,打造全國食品加工基地。
“我們按照集聚區新型農村社區布點規劃,加快陽光、朝陽、淇園3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力爭讓群眾早日搬遷入住,共享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成果。”蔣宗軍表示。
(關鍵字:金屬鎂 鎂合金 鶴淇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