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導體寫入“十四五規劃”的利好消息不斷刺激著市場神經,多只“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受熱捧。
去年8月4日,國家重磅出臺《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的新政,大力扶持半導體行業,符合要求的企業最高可享受10年免稅政策。地方政府層面也頻頻出手,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扶持引進。
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牛的風投機構”的合肥市政府,繼投資了京東方、蔚來汽車、合肥長鑫等企業獲得巨大成功后,再次“出手”,將搭車半導體的露笑科技(002617.SZ)收入麾下。
重重利好下,露笑科技的股價乘風飛揚:短短兩個月,露笑科技從股價最低處的6.74元,在6月下旬摸高到16.09元/股,漲幅高達138.72%。
但實際上,露笑科技與半導體的“緣分尚淺“。作為一家主營業務為漆包線的企業,其與半導體行業相距甚遠,唯一能和半導體碳化硅扯上關系的旗下一家子公司,也是去年剛剛成立。
露笑科技的轉型之路可以用“屢敗屢戰”來描述:藍寶石、光伏、新能源汽車眾多概念題材從未放過,幾乎囊括當今市場所有熱點,但無奈都沒踩著點。
更為尷尬的是,從8月10日至今,露笑科技的股價開始止步不前。截止8月18日收盤,露笑科技的股價停留在11.94元/股,市值為191.5億。
那么,露笑科技是如何搭上了半導體的順風車?它是否具備實力?市場到底在擔心什么?
得碳化硅者得天下?
“得碳化硅者得天下”,碳化硅已然成為中國在第三代半導體上“直道超車”的關鍵。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以硅材料為代表的第一代半導體材料被廣泛應用于低壓、低頻、中功率晶體管以及光電探測器中,這引領了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微電子領域迅速發展。
但由于硅材料存在帶隙較窄、電子遷移率和擊穿電場較低的缺陷,硅在光電子領域和高頻高功率器件方面的應用受到了諸多限制,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砷化鎵為代表的第二代半導體材料開始嶄露頭角,被廣泛應用于衛星通訊、移動通訊、光通信和GPS導航等領域。
隨著人們對功率半導體的標準越來越高,砷化鎵由于材料稀缺、價格昂貴、有毒且污染環境等特點,瓶頸也開始漸顯——直到以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出現。
與前兩代半導體材料相比,碳化硅是制造高溫、高頻、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理想襯底材料,綜合性能較硅材料可提升上千倍。隨著5G普及、智能電網、光伏逆變、高鐵、汽車電子新基建等需求拉動,碳化硅是未來功率半導體發展的核心方向。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特斯拉在MODEL 3上使用24個碳化硅MOSFET模塊作為主驅逆變器的核心部件來替代IGBT,這使逆變器效率從Model S的82%提升到Model3的90%,大約能提升5%-10%的續航里程。與此同時,體積和重量則分別下降60%和30%以上。
換言之,碳化硅的時代正在到來。誰抓住這一“核心技術”,誰就搶到了下一個賽道的“入場券”。
碳化硅生產過程分為碳化硅單晶生長、外延層生長及器件制造三大步驟,對應的是產業鏈襯底、外延、器件與模組三大環節。
目前,碳化硅市場主要由美、歐、日主導,其中美國Cree公司一家獨大,剩余份額大部分被日本和歐洲的其他碳化硅企業占據。
為了打破“卡脖子”狀態,國內的中車時代、華潤微等企業都在該領域進行著重點研究,就連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也參與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企業山東天岳的投資。
潮水翻涌之下,露笑科技在碳化硅領域開閘。
2020年8月,露笑科技宣布與合肥市長豐縣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硅)產業園,其包括了碳化硅晶體生長、襯底制作、外延生長等研發生產,項目投資總規模預計100億元。
去年11月破土開工建設,今年3月一期廠房結頂,5月內部公輔設備開始安裝調試,6月部分設備開始進場安裝。接連的利好消息,不斷推高著露笑科技二級市場上的股價。
根據公告顯示,隨著襯底加工設備、清洗設備和測試設備的逐步到位及加工工藝優化,合肥工廠9月基本可實現6英寸導電型碳化硅襯底片的小批量生產。
量產在即,露笑科技的股價卻沒了昔日的瘋狂。這背后的原因在于,轉型擁抱碳化硅之前,其已出現多次跨界轉型拉胯。從露笑科技本身技術實力看,這一碳化硅項目難免讓人疑慮。
切換賽道頻入坑
店口鎮位于浙江諸暨的北部,處在杭州市蕭山區、紹興縣、諸暨市的交界地帶,而這三個地方,都位列中國百強縣前列,上市公司亦十分密集。作為店口鎮四大家族之一的魯家正是露笑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1984年,草根出身的魯小均以3000元資金創辦了諸暨湄池汽拖實驗廠。從諸暨縣湄池機械廠,再到諸暨市活塞閥門廠廠長,經歷似乎都不大成功,魯小均也很少向人提及。
轉折點直到1996年方才出現。這年1月,魯小均成立諸暨市露笑包裝容器有限公司,據說曾為百事可樂公司生產可樂瓶蓋,賺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1999年6月,魯小均將露笑包裝變更為浙江露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并依托店口銅料集中的優勢,開始從事銅漆包線的生產。這成為日后露笑集團真正的起點。
經過數年的發展,在2011年7月29日這一天,露笑集團旗下的露笑科技拿到了浙江省政府文件,順利通過上市審核。
上市之初,魯小均、其妻李伯英、其子魯永三人,合計直接和通過露笑集團間接持有露笑科技發行前總股本的80.76%。除這三位核心成員外,在露笑科技持股的還有夫妻雙方十多位家族成員。股份由家族成員控制,高管亦幾乎由家族成員包攬。
值得一提的是,魯小均、李伯英作為“夫妻檔”,已經在公司合作30年。此前的企業中,魯小均為廠長,李伯英為副廠長。而作為露笑科技的第四大股東,“富二代”魯永2005年7月起即在露笑集團上班。1985年出生的他,當時年僅20歲。
在如今熱得發燙的第三代半導體概念潮流中,露笑科技從主營電磁線搖身一變,成為國內第三代半導體龍頭,這背后就離不開魯永的貢獻。
彼時,漆包線行業因準入門檻低,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隨之帶來的利潤率也越來越低,成長空間受限。2014年,露笑科技迎來新掌門,魯永接替魯小均后,開始通過并購實現轉型。
當年4月,露笑科技與全球最大的手機電腦玻璃面板生產商伯恩光學聯手成立“伯恩露笑”,在內蒙古成立藍寶石研發生產基地。各路資金滿懷憧憬扎進藍寶石行業,試圖分得iPhone6、6Plus手機藍寶石屏幕的一杯羹。露笑科技甚至聲稱,已獲得蘋果手機訂單。
但五個月后,蘋果公司在新品上采用了強化玻璃材質,而非此前盛傳的“藍寶石屏”。一時間,密集上馬藍寶石項目的公司倍感尷尬。露笑的“藍寶石夢”由此破碎。
2017年,露笑科技先后出資3.5億元和5.5億元,收購上海正昀100%股權與江蘇鼎陽100%股權,借此進軍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產業。
結果,兩次收購只為露笑科技帶來了當年業績上的保證。2018年,鼎陽綠能、上海正昀雙雙虧損。按照業績承諾,兩家合計高達4.5億元的補償款,露笑至今未收到賬;
補償款還未完結,露笑科技又開始了新的收購項目和對賭協議。
2019年4月3日,露笑科技作價14.85億元收購“順宇股份”92.31%股權,以此加碼光伏產業。順宇股份也許下業績承諾。不過實際上,順宇股份在2016和2017年都處于虧損狀態,其中2016年的營收為0。
此舉隨即引發深交所質疑。露笑科技公布重組預案并復牌之后,股價一落千丈——最低至5元/股。
鎩羽而歸的不僅是藍寶石、光伏、新能源車等領域,為追逐熱點,露笑科技還介入過小貸公司和工業大麻,同樣無所斬獲。
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露笑科技營收分別為30.2億元、24.52億元、28.48億元,同比增長-6.93%、-14.25%、16.16%。其中漆包線收入分別為16.65億元、15.29億元、17.59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58.21%、62.37%、61.77%。幾乎貢獻了超六成的收入,依舊占據大頭。
而統計顯示,2011年上市的露笑科技,包括IPO和定增再融資的總融資額高達41.52億元,而從2011年至2020年的十個年頭,其合計實現凈利潤則為負2.98億元。
事實上,碳化硅目前還處在市場部署的早期階段,國內國際企業都尚未步入大規模量產商用。碳化硅作為新產業機會,給了中國功率半導體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硅已經有了30年-50年的發展過程。而碳化硅在2010年左右才開始走向民用市場。短幾年時間,就已經擁有了幾十億元的市場規模,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IHS數據,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場規模將由2018年的4億美元,增長至2027年的10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40%。
從這方面而言,相較于此前“眼花繚亂”的并購,露笑科技押寶碳化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篤定。
而另一方面,露笑科技入局碳化硅也并非是從零開始,反倒是誤打誤撞中與半導體結緣。
前文提到,露笑科技曾與伯恩光學進行過合作。該項業務雖因蘋果改變技術路線夭折,但由于在布局藍寶石業務期間,露笑科技積累了大量的生產藍寶石長晶爐的經驗,而藍寶石晶體和碳化硅晶體生長中又存在相似性,這就給露笑科技帶來了碳化硅長晶爐及長晶環節的關鍵技術。
更為關鍵的是,露笑科技這一次也是“有備而來”。
上世紀90年代,在碳化硅行業起步階段,我國學界就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碳化硅晶體生長研究的技術團隊。目前,研究寬禁帶半導體襯底的晶體生長主要有三個流派,分別是中科院物理所的陳小龍團隊、山東大學的徐現剛團隊以及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的陳之戰團隊。前兩支團隊對應產學研轉化的企業分別為天科合達和山東天岳,而后者則已經被露笑科技挖了過來。
此外,作為國內碳化硅賽道上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露笑科技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基本解決了技術、人才和資金的三大問題。
從這個層面而言,露笑科技的管理層依然是有進取心的。這或許也就能夠解釋,為何露笑科技在一片碳化硅都未量產的情況下,股價仍舊可以翻倍。
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露笑科技的前景就“一片光明”。
根據2020年年報顯示,露笑科技的研發投入4368.42萬元。雖較去年提高51.28%,但依然只有1.53%的研發營收比。
與之相比,同為碳化硅行業的上市公司,三安光電(600703.SH)研發投入達到4.06億元,是露笑科技的近十倍,研發營收比為4.8%;揚杰科技(300373.SZ)研發投入則為1.31億元,研發營收比為5%。
投入百億級別的第三代半導體項目,研發投入卻僅為4000多萬元,這不免讓人起疑——露笑科技這次難道又是虛晃一槍蹭熱點?
回望露笑科技多次轉型經歷,缺乏戰略定力的管理團隊能否留住陳之戰團隊,而后者又能否為公司帶來人才的集聚效應助力發展,都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卸任交棒前,魯小均總喜歡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失敗了能怎樣,大不了和以前一樣去放牛。”但對于如今的掌門人魯永而言,露笑科技已經不起折騰,大舉進軍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是放手一搏的最后機會。
而一旦露笑科技的“笑容消失”,他會去放牛嗎?
(關鍵字: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