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道氏技術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實現營收18.29億元,同比增長85.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419.69%;扣非凈利潤1.84億元,同比增幅更是高達524.74%。
開源擴產兩不誤
自2016年道氏技術決意轉型以來,在新能源材料賽道上,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2016-2019年,道氏技術先后控股青島昊鑫、佳納能源和剛果(金)MJM,投資設立廣東道氏云杉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涵蓋鈷、鎳等三元正極材料,正式從建筑陶瓷領域切入新能源材料產業,形成現在的“陶瓷材料+新能源鋰電材料”雙線布局模式。
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中游企業成本提高,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使得產業鏈上溯成為新能源材料企業的最有效選擇之一。而多年以來,我國大量從剛果(金)進口鈷、銅等原材料,而憑借先前已經取得了便利條件,道氏技術今年也加快了該領域的布局進程。
為進一步穩定毛利,道氏技術近日與剛果(金)的MMT公司簽訂增資4億元的協議,利用2018年收購的MJM公司的地理優勢,加快公司在剛果(金)的產業布局的同時,擴大銅和鈷等產品的生產能力,保障上游原材料供應。
同時,道氏技術也意識到,在三元材料供不應求的當下,僅僅保障材料供應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擴大產能也是當務之急。今年7月5日,道氏技術發布《關于制定五年(2021-2025)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一)的公告》,對公司鋰電材料業務發展做出了規劃。要求到2025年實現50萬噸總產能,并形成配套的鈷鎳產能。
據了解,目前道氏技術三元前驅體總產能在5萬噸左右,也就是說,未來4年,公司三元前驅體產能要擴大9-10倍。據此道氏技術表示,公司將提升已有廣東清遠英德基地產能,加快江西贛州龍南基地的建設和投產,并積極尋找新的生產基地,以解決公司高鎳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
或將成為行業龍頭
面對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如果道氏技術新增產能實現順利落地,將會把自己推至行業龍頭地位。
根據長江證券測算,2025年全球三元前驅體需求量有望達到124萬噸至169萬噸,較2020年復合增長24%至32%,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假設道氏技術三元前驅體2025年實現50萬噸總產能時,能達到滿產滿銷,屆時公司將占全球份額的30%到40%,絕對處于行業龍頭地位。
道氏技術將業務延伸至鋰電材料領域,也是基于行業的高速發展。最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始終處于產銷兩旺的狀態。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16.6萬輛和215.7萬輛,同比增長1.8倍和1.9倍。
自2016年的50萬輛到2020年的132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比重也從2011年的16%增長至2018年的53%。據此估測,預計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6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銷同增,意味著市場對于鋰電等新能源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83.4GWh,按照目前39%的增長率測算,方正證券預計在2025年有望達到446GWh。
從擴產到裝機量的增長,行業規劃無一不與道氏技術的發展規劃預期相契合,而這正是道氏技術大規模的底氣。
道氏技術表示,公司三元前驅體廠商、正極材料廠商與下游客戶形成深度綁定的合作關系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業已與國內外各頭部優質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公司也將積極尋求與下游客戶或者政府平臺合作,引入戰略投資者,推動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拓展加工業務以降低運營資本。10月25日,道氏技術(300409)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實現營收18.29億元,同比增長85.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419.69%;扣非凈利潤1.84億元,同比增幅更是高達524.74%。
開源擴產兩不誤
自2016年道氏技術決意轉型以來,在新能源材料賽道上,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2016-2019年,道氏技術先后控股青島昊鑫、佳納能源和剛果(金)MJM,投資設立廣東道氏云杉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涵蓋鈷、鎳等三元正極材料,正式從建筑陶瓷領域切入新能源材料產業,形成現在的“陶瓷材料+新能源鋰電材料”雙線布局模式。
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中游企業成本提高,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使得產業鏈上溯成為新能源材料企業的最有效選擇之一。而多年以來,我國大量從剛果(金)進口鈷、銅等原材料,而憑借先前已經取得了便利條件,道氏技術今年也加快了該領域的布局進程。
為進一步穩定毛利,道氏技術近日與剛果(金)的MMT公司簽訂增資4億元的協議,利用2018年收購的MJM公司的地理優勢,加快公司在剛果(金)的產業布局的同時,擴大銅和鈷等產品的生產能力,保障上游原材料供應。
同時,道氏技術也意識到,在三元材料供不應求的當下,僅僅保障材料供應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擴大產能也是當務之急。今年7月5日,道氏技術發布《關于制定五年(2021-2025)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一)的公告》,對公司鋰電材料業務發展做出了規劃。要求到2025年實現50萬噸總產能,并形成配套的鈷鎳產能。
據了解,目前道氏技術三元前驅體總產能在5萬噸左右,也就是說,未來4年,公司三元前驅體產能要擴大9-10倍。據此道氏技術表示,公司將提升已有廣東清遠英德基地產能,加快江西贛州龍南基地的建設和投產,并積極尋找新的生產基地,以解決公司高鎳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
或將成為行業龍頭
面對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如果道氏技術新增產能實現順利落地,將會把自己推至行業龍頭地位。
根據長江證券測算,2025年全球三元前驅體需求量有望達到124萬噸至169萬噸,較2020年復合增長24%至32%,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假設道氏技術三元前驅體2025年實現50萬噸總產能時,能達到滿產滿銷,屆時公司將占全球份額的30%到40%,絕對處于行業龍頭地位。
道氏技術將業務延伸至鋰電材料領域,也是基于行業的高速發展。最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始終處于產銷兩旺的狀態。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16.6萬輛和215.7萬輛,同比增長1.8倍和1.9倍。
自2016年的50萬輛到2020年的132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比重也從2011年的16%增長至2018年的53%。據此估測,預計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6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銷同增,意味著市場對于鋰電等新能源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83.4GWh,按照目前39%的增長率測算,方正證券預計在2025年有望達到446GWh。
從擴產到裝機量的增長,行業規劃無一不與道氏技術的發展規劃預期相契合,而這正是道氏技術大規模的底氣。
道氏技術表示,公司三元前驅體廠商、正極材料廠商與下游客戶形成深度綁定的合作關系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業已與國內外各頭部優質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公司也將積極尋求與下游客戶或者政府平臺合作,引入戰略投資者,推動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拓展加工業務以降低運營資本。
(關鍵字:道氏技術 三元前驅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