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新成立一家子公司——華為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控股比例為100%,法定代表人為李建國,注冊資本為6億元,經營范圍包括光通信設備制造;光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元器件制造;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等。
對此,有華為內部人士回應稱,華為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華為無線、數字能源等產品的部分核心器件、模組、部件的精密制造,包括組裝與封測,并擁有一定的規模量產及小批量制造能力,但該公司主要為華為的自有產品服務,不生產芯片。
眾所周知,自從華為經歷了美國商務部的多輪制裁之后,華為難以從美國獲取先進的芯片設計以及芯片制造的渠道,華為最大的合作伙伴臺積電也在助其完成5nm芯片代工后暫停了先進制程方面的合作。因此,華為旗下海思公司的半導體芯片業務受到沉重打擊。
華為消費者業務遭腰斬,運營商業務成主力
在今年8月,華為發布了其2021年半年報,除了企業業務有所增長外,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收入均有所縮減,其中,受到美國制裁影響最大的消費者業務更是減少1201億元,幾乎腰斬。
華為今年上半年的主要業績中,企業業務今年收入429億元,去年同期是363億元。同比增長18.1%。
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遭重,今年僅有1357億元的業績,相比去年同期的2558億元,暴跌了47%,幾近腰斬,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大幅度萎縮,或與其全球手機市場份額暴跌有關。
今年4月,知名市場數據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就發布了2021年度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品牌銷量數據。從數據上看,三星的市場份額依舊難以撼動,以2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而蘋果則是以1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與去年同期相比,蘋果的手機出貨量暴漲了20%,而華為的市場份額僅剩4%,與去年同期相比,華為手機出貨量暴跌了18%,可以看出,華為空出來的這部分市場,已經被蘋果拿走了大頭
另外,華為今年上半年的運營商業務收入1369億元,去年同期是1596億元,小幅度下滑14.3%,雖然華為該業務收入有所下滑,但在國內的5G基站項目里,華為依舊是龍頭企業。
2021年7月16日,移動廣電5G 700M 無線網主設備集中采購項目招標,其中,華為獲得了60%的中標份額,標保需求基站數達2883237個,中興獲得了31%的中標份額,標保需求基站數達148932個。
同樣的,在今年的7月30日,電信聯通2021年無線網主設備(2.1G)集中采購項目招標,華為獲得了56.82%的中標份額,標保需求基站數達137504個,中興獲得了35.62%的中標份額,標保需求基站數達86200個。
今年12月23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介紹,截止到2021年11月,中國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39.6萬個,5G終端用戶達到4.97億戶,居于全球第一。而根據中國公布的數據來看,截止2021年8月1日,我國有超過703528個5G基站由華為承建,占到了所有已建設5G基站59%的份額,而中興、愛立信、大唐移動、諾基亞的5G市場份額分別為30%、6%、3%、2%。
由此可知,在國內的5G建設產業里,華為依舊占據著核心領導地位。
對于華為今年的表現,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我們明確了公司未來五年的戰略目標,即通過為客戶及伙伴創造價值,存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展望全年,盡管消費者業務因為受到外部影響收入下降,但我們有信心,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仍將實現穩健增長。
深入布局半導體產業鏈
華為在陷入無芯可用,消費者業務幾近腰斬的情況下,華為意識到了只做芯片設計業務的弊端性,開始往半導體制造行業開始布局。此前,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曾表示,華為現在唯一的問題是芯片生產,中國企業只做了設計,這也是教訓。
而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自成立哈勃投資公司以來,華為哈勃不僅在半導體領域投資了多家企業,在其他領域,華為哈勃也有相應的投資。
其中,華為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重點包括半導體重要原材料——光刻膠。
光刻膠又稱“光致抗蝕劑”,是光刻成像的承載介質,其作用是利用光化學反應的原理將光刻系統中經過衍射、濾波后的光信息轉化為化學能量,進而完成掩模圖形的復制。
一直以來,半導體光刻膠都屬于光刻膠高端產品,由于國內光刻膠領域起步較晚,技術嚴重落后等原因,導致我國半導體芯片領域的光刻膠需求主要由外資企業來滿足,日美廠商占據了約87%的份額,國內光刻膠產品進口比例高達九成。
在今年8月,華為加碼半導體材料——光刻膠行業,出資3億元增資徐州博康,后者是以研發、生產、經營中高端光刻膠、光刻膠單體和光刻膠樹脂為主的企業。
在今年6月,今年6月,徐州博康被列入建議支持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產業資本和政府的支持下,徐州博康新建年產1100噸光刻材料及1萬噸電子溶劑新工廠已于2021年6月份正式投產,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這也是中國目前第一個可以規模化生產中高端光刻膠的生產基地。
據了解,徐州博康的光刻膠產品線涵蓋193nm/248nm光刻膠單體、193nm/248nm光刻膠、G線/I線光刻膠、電子束光刻膠等產品。目前已成功開發出40多個中高端光刻膠產品系列,包括多種電子束膠,ArF干法光刻膠,KrF正負型光刻膠,I線正負型光刻膠及GHI超厚負膠,應用于IC集成電路制造多個環節,服務客戶超100家。
“芯片之母”——EDA
華為在半導體領域的另一個投資重點是芯片設計核心工具——EDA。
眾所周知,芯片的設計離不開EDA的支持,一直以來,EDA普遍被認為是電子設計的基石產業,又被譽為“芯片之母”。從市場規模看,百億美金的EDA市場構筑了整個電子產業的根基,支撐起萬億美金的電子產業,可以說誰掌握了EDA,誰就有了芯片領域的主導權。
一顆擁有先進設計的芯片中,往往集成了上百億個晶體管,其設計過程中需要持續的模擬和驗證,如果沒有EDA工具的幫助,理論上不可能完成芯片的設計工作。可以說,離開了EDA軟件,集成電路設計便“寸步難行”。
同時,EDA領域也是我國“卡脖子”關鍵技術之一,其難點主要在于算法,其核心問題在算法上通常具有極高的計算復雜度。目前的EDA領域中,外資企業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電子(Cadence)與西門子EDA(原Mentor Graphics)擁有設計全流程EDA工具解決方案,占據了全球超77%的EDA工具市場。
國內的EDA企業僅在特定領域擁有全流程EDA工具,在局部領域EDA技術有所領先。
而華為旗下的華為海思也是芯片設計領域的知名公司,為了突破在EDA領域的技術封鎖,華為陸續投資了多家國產EDA公司,包括阿卡思微、九同方微電子、無錫飛譜電子和立芯軟件、云道智造和思爾芯。
其中,阿卡思微是一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系統的研發公司,致力于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系統(EDA)的研發和咨詢;九同方微電子提供集成電路設計工具,擁有IC電路原圖設計、電路原理仿真、3D電磁場全波仿真的IC設計全流程仿真能力;飛譜電子為EDA設計開發企業,該公司開發的軟件工具能夠為芯片設計與制造、高速封裝與集成提供解決方案。
立芯軟件主要提供EDA的數字流程里一項點工具,屬于芯片設計的模塊布局階段。其開發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布局工具Leplace,可以高效處理百億級晶體管規模。云道智造則更注重仿真技術。思爾芯在中國原型驗證市場中銷售額排名第一,在世界原型驗證市場中銷售額排名第二。
半導體制造關鍵設備
在半導體制造關鍵設備領域,華為哈勃也有相應的投資。
在今年,華為開始在半導體制造的關鍵設備領域布局,而在眾多半導體設備中,光刻機無疑是國內技術最落后的設備,在光刻機領域,全球的光刻機市場長期被ASML、佳能和尼康所壟斷,占據了99%的市場份額,其中,ASML一家就占有60%的市場份額,且當前最為先進的EUV光刻機僅有ASML一家可以實現量產。
國內的光刻機領域里,僅有上海微電子一家企業可以實現90mm光刻機的量產,國內的高端光刻機市場里,完全是一片空白。目前,國內企業因為受制于美國政府,無法購得一臺EUV光刻機,而此前中
目前,科益虹源是國內唯一一家具備193nm ArF準分子激光技術研究和產品化的企業。該公司最大股東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持股比例約26.6%,此前其第一大客戶也是是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據了解,科益虹源集成電路光刻光源制造及服務基地項目已于今年4月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年產RS222型光刻準分子激光器、光刻用準分子激光器、405光纖耦合頭等各類設備30臺。
在12月22日,華為還投資了上海先普氣體技術有限公司。據了解,上海先普氣體主要從事氣體技術、電子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針對集成電路、光電子等行業大規模芯片生產的市場需求,持續向該領域市場提供大量的氣體純化設備。
到了今天,華為還成立了華為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繼續從事半導體設備行業,為自身產品提供制造能力,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量產能力。
遍觀華為投資的企業中,無不是集中于5G及半導體產業,與華為自身業務存在高度協同,由此來看,從戰略投資到建設自身制造工廠,華為正一步步建設自身的半導體芯片產業鏈,擺脫受制于人的窘境,真正實現在芯片領域自主可控。
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表示,華為手機將繼續做下去,并在2023年,華為將王者歸來。
華為究竟能否做到王者歸來,讓我們交給時間來評判。
芯國際購買的價值12億美元的DUV光刻機也未正式交付,而芯片制造最重要的工藝就是光刻工藝。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也是因為無法制造芯片而幾近腰斬。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助力國內企業突破光刻機核心技術,華為在今年6月投資了光刻機的光刻光源領域的企業科益虹源。
(關鍵字: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