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于2009年初的全國家電下鄉政策將于明年1月到期,有消息稱目前相關部委正在緊鑼密鼓地醞釀延續性政策,不過相關部門還未有正式表態。記者日前采訪時發現,對于政策是否應該延續大小廠商持不同態度。
四年來,家電下鄉拉動了農村消費需求,提升了家電行業的整體銷售,給家電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近日,國家商務部發布《十六大以來商務成就綜述之一:促消費政策不斷創新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進一步提升》的報告指出,截至2012年9月,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投入補貼資金765億元,平均向每個農村家庭發放補貼近400元。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2.75億臺,實現銷售額6597.6億元,取得了顯著的實施成效。
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彩電、冰箱(含冰柜)、洗衣機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占到國內市場總量的62%、30%和24%。而以今年1-9月為例,海爾、格力和海信通過家電下鄉就分別實現了185.3億元、130.9億元和128.4億元的銷售額,占到了期內家電下鄉總量的28.9%。
同時,家電下鄉還讓一些家電品牌得以借機打開了通往三四級市場的大門,積極推行渠道下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家電下鄉銷售網點已經達到20萬個,覆蓋全國所有縣鄉,初步形成了連鎖化和規模化程度的農村家電流通網絡。
近日,有消息稱,包括家電下鄉在內的新促消費政策可能今年底前會出臺,但家電下鄉補貼會側重節能環保型、中小件產品。也會有一些品類不在延續性政策范疇內,但至于是什么品類,尚無準確信息透露。一些知情人士表示,前幾年補貼的大家電,3-4年更換的可能性很小,它們可能不會納入新一輪的補貼范圍內。有分析認為,即使新政取消對彩電補貼,也不會對銷售產生太大的影響。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很多農民通過此政策購置了新電視機,短期內沒有新的購機需求。換句話說,剛性需求的用戶已明顯不如實施之初。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作為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家電行業,其實不需要過多的政策干預,而且第一輪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拉動內需政策已經透支了家電行業未來幾年的增長空間,新一輪補貼政策的效果未必明顯。
志高新聞發言人黃通華:如果國家出臺新扶持政策仍會表示歡迎,國家出臺政策肯定有它的道理,政策的延續,對國家而言可進一步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刺激經濟增長;對企業而言,則可以擴大三四級市場的銷量,提升市場占有率,有助于企業緩解國內外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壓力,當然,最大受益者還是消費者。但政策都是臨時性的,不能當做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可以錦上添花,但不能當做救命稻草”。
美的集團國內市場部總監王金亮:家電下鄉政策四年為周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尤其在2009年的經濟危機中政策作用表現尤為突出,三四級市場銷量明顯被拉動。然而對于延續,企業還是持保留意見,因為競爭是由市場決定的,不一定要有過度的行政干預,競爭還是應該交給市場。
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只有發揮市場機制,才能還原競爭的本相。這主要出于幾方面考慮:一是發揮市場機制,才能還原競爭的本相;二是希望市場平穩發展,政府頻繁介入對未來市場不利;三是政府介入,銷售操作上不方便。
長虹多媒體副總經理蘇子歡:對于家電下鄉政策延續我們還是表示歡迎,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肯定在前期做過很多的調研,政策一定對行業有益。但是政策若要實施,怎么才能更具效力,一些實際問題一定要考慮進去,政策的制定一定要考慮到不要嚴重增加企業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家電下鄉政策的實行要減少冗繁環節。
索伊電器副總經理劉勇:從2007年正式全面進軍電冰箱領域,索伊電器受益于家電下鄉政策,在國內三四級電冰箱市場掀起一輪又一輪波瀾,并站穩腳跟。但新下鄉政策出不出對我們來說都可以接受,如果出臺我們繼續受益,若沒有政策就接受正常的市場競爭。
(關鍵字:大小 家電 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