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伴隨著一聲五味雜陳的“狼來了”,中國家電誠惶誠恐的踏進了WTO的門檻。相對落后的技術、過于粗放的管理、較為滯后的營銷以及不到2000億元的市場規模都成為了中國家電令國內專家和業內人士擔憂的因素。
“此去蓬山多歧路”,從敞開國門那一刻起,中國家電行業似乎就注定要遭到海外知名企業的巨大沖擊。
然而十二年過去了,讓人擔憂的情況并沒有出現,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家電行業在眾多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的帶領下,不僅規模飛速成長,守住了國內的市場份額,而且還成功地實現了“走出去”的步伐。
2012年7月17日13:40分,西班牙第三商業法院法院正式宣布:長虹旗下的華意壓縮[6.300.00%資金研報](000404)在收購西班牙Cubigel公司資產的報價方案中最終勝出,來自中國的冰壓巨頭以270萬歐元(含收購資產對價及承擔的債務)完成對這家擁有50多年歷史、全球第四大輕型商用壓縮機供應商收購。
這家成立于1962年的Cubigel公司,在輕型商用領域擁有全球超過330家用戶,全球市場占有率約10%,歐洲市場份額超過20%,屬于西班牙的重要支柱型企業。
長期以來西班牙都反對出售國家資產,尤其是像Cubigel一樣被視作“傳家之寶”的制造業。然而這次西班牙卻把Cubigel“低價變賣”了,人們不得不興嘆華意壓縮的好運氣。
金融危機的“機”
其實,西班牙的忍痛割愛也是迫不得已。
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均受到了重創,在主權債務危機和歐元區經濟衰退這兩大嚴峻經濟現狀的逼迫下,歐洲大陸的各國政府不得不考慮靠“出售家底”來暫渡一時之艱。
另一方面,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建筑及房地產業火熱,大量投資從工業抽離,西班牙制造業逐漸萎縮。失業率一度高達20%,即使2010年制訂了“再工業化”援助計劃,仍有許多像Cubigel這樣的大企業走向了破產清算的危局。
反觀中國,昂揚的增長姿態成為全球經濟中最亮麗的風景,透過金融危機的重重迷霧,心明眼亮的“大佬”們看到的卻是海外擴張的最好時機。
家電產業問題專家、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指出:在歐美白電產業板塊遭遇市場衰退的同時,中國白電產業板塊卻迅速發展,華意能成功并購西班牙公司正是得益于“母國優勢”和“產業鏈高度整合帶來的成本優勢”。
大股東的海外布局
機會只屬于能夠抓住它的人。
雖然,華意壓縮早就對Cubigel公司志在必得,但是要從破產清算中拉起這位身形巨碩的“兄弟”卻需要相當的實力。
為保證Cubigel公司在過渡期的正常運營,華意壓縮在并購方案中承諾每月提供1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然而“輸血”性質的債務融資只能暫解燃眉之急,若不能讓Cubigel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造血”功能,金錢援助只會加重其償債風險。為控制風險,華意壓縮又想到了以帶料委托加工方式向Cubigel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的妙棋。
然而,計劃雖好,若沒有海外子公司或業務平臺的支持,直接向Cubigel公司提供資金援助就只能是紙上談兵。關鍵時刻最可依賴的當然是大股東。經與控股股東四川長虹[2.10-0.47%資金研報]協商,四川長虹同意“出借”海外的全資子公司長虹(香港)貿易有限公司平臺,通過上述帶料委托加工的貿易方式向Cubigel公司提供過渡期的運營資金融資支持,直到華意壓縮新的海外控股公司正式設立。
“資借道大股東海外平臺、帶料委托加工、設立西班牙控股子公司,然后依托西班牙新公司完成長虹家電的歐洲布局。”華意壓縮把并購西班牙Cubigel公司的關鍵幾步棋都規劃得天衣無縫。
“抄底”不是目的
較之于50多年的歷史、全球第四的江湖聲望以及龐大的海外市場,270萬歐元的確讓華意抄了Cubigel的底。
據悉,華意壓縮一直把并購壓縮機項目作為一項發展重點,起初公司對完成壓縮機并購的預算資金是5億元。
然而這只是戰術上的一次小勝利,華意壓縮之所以要并購Cubigel公司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
根據華意壓縮的戰略規劃,商用壓縮機是公司產品的重要拓展方向之一,本次競購Cubigel公司輕型商用壓縮機資產與公司現有業務有較強的互補性,有利于保障公司商用壓縮機業務盡快形成規模效應,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公司壓縮機產品線,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
鑒于原Cubigel公司在研發人員、營銷渠道等方面擁有較好的優勢資源,華意壓縮后續將根據經營發展需要依托西班牙新公司規劃建立壓縮機技術研究所歐洲分所、商用壓縮機和家用冰箱壓縮機的歐洲營銷中心和物流基地。華意壓縮預計明年公司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增速將達到30%。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秘書長董芝指出,“這是中國家電企業首次在核心零部件上實現跨國并購,全面鞏固中國在家電核心部件創新上的產業安全。這還將加速華意壓縮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目標的快速實現,推動中國冰壓企業從最大向最強的升級轉型”。
(關鍵字:家電 中國家電 海外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