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一直被認為是“美國夢”的重要部分。不過,美國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民間住房自有率今年一季度繼續下降至64.8%,創下近1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2004年,美國民間住房自有率一度飆升至69.2%。據悉,樓價上漲和按揭利率上調正壓低民眾購房需求。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國按揭貸款發放數量降至近14年來的最低水平,新房買家壓縮貸款規模,有房者再融資規模需求也開始收縮。
春季一般是美國房地產(行情 專區)市場銷售的關鍵時期,因為許多家庭得在夏季結束前為孩子挑選學區。美國民間住房自有率繼續下降引起市場人士對房地產市場前景的擔憂。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此前還分別下調了對2014年美國住房市場的表現預期,其中房地美將2014年美國房屋銷售量從早前預期的560萬套小幅下調至550萬套。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不少美國民眾心目中“有住房”和“有房住”的差別不再那么明顯,這與美國發達的租房市場密切相關。此外,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此前的統計,美國目前年齡18歲至31歲的成年人中,有36%的人選擇和父母同住,為40年來的最高水平。
(關鍵字:美國 住房自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