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國內鋼材價格跌幅逾30%,行業進入了寒冬。除了鋼鐵賣出白菜價,武鋼轉行養豬產業等吸人眼球的新聞之外,還不時傳出地方大型鋼企停產甚至破產的事件,這也使整個鋼鐵行業蒙上了陰影。
2015年中國鋼材市場價格遠低于鋼鐵行業成本,企業虧損嚴重許多鋼鐵企業資產負載率高達70%—80%,財務成本高。銀行為規避風險,又收緊了信貸,一些民營鋼鐵企業資金鏈難以為繼,一些嚴重虧損的鋼鐵企業不得不停產,甚至破產。
據中鋼協披露,2015年會員鋼企虧損總額645.34億元,虧損面高達50.5%。盡管虧損前20名的鋼鐵企業幾乎都是大國有鋼鐵企業。可以毫不夸張的講,國有鋼企已成為整個行業的虧損大戶。但是這些企業不能破產,國家最近提出增加鋼鐵企業經濟性貸款也能折射出救市意向。
與此同時,民營鋼鐵企業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去年下半年以來,區域性鋼鐵企業陸續停產甚至關閉工廠成為行業普遍現象,不過更多的是鋼鐵企業關停部分生產設備。作為國內鋼鐵生產重地,唐山鋼企停產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十幾家,多為小型民營企業的部分落后產能和設備。
中國鋼鐵產能超過11億噸,國內2015年鋼鐵需求同比回落5.1%,產能嚴重過剩。從環保層面來看,縮減鋼鐵產能也是勢在必行。國務院首度明確劃定關停退出范圍,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意見設置了這五條紅線,凡是有一項不達標的鋼鐵產能必須退出。
中國鋼鐵企業出現倒閉潮是長期逐步通過市場競爭解決供需平衡關系的大趨勢。而且需要至少從中國因素看,及時出現短期的需求回暖也是小幅變化,畢竟鋼鐵需求已經出現回落趨勢,因此不會改變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長期趨勢。今后即使出現兼并重組,只是鋼企布局做大。實際上由于產能過剩,對停產、破產企業和鋼廠并無兼并積極性,只是想甩掉包袱。正是這個原因決定了鋼鐵企業的行業經營只能在成本線附近掙扎。這種趨勢要持續幾年。如果企業真的破產,就沒有再次恢復生產的可能性。
(關鍵字:鋼材 鋼鐵 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