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團經濟學家表示,即將到來的美國通膨率上升很可能是暫時的,而不是一個持久現象。在發達經濟體經歷了多年低迷的價格壓力之后,現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通貨膨脹率正在上升。調查數據顯示,半導體、鋼鐵、木材和棉花等各種原物料都出現庫存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否會推動消費物價持續上升,這是決策者和投資者面臨的關鍵問題。分析師還認為,隨著新冠疫情消退和學校重新開放,勞動力供應將會改善。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表示,龐大的政府開支增加了通脹和美元貶值的風險。最大的問題是已經產生并投入系統的貨幣量,對于這樣的風險必須小心進行平衡。生產力是防止經濟過熱的關鍵。達利歐將目前的股市估值描述為泡沫,但并非由債務驅動。達利歐表示,有兩種類型的泡沫,當債務期限來臨而無法償還債務時,就會出現債務泡沫。另一種泡沫是貨幣過多但沒有收緊,則會失去了貨幣的價值。
•丹麥丹斯克銀行認為,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15,近期各類大宗商品價格堅挺,股市疲弱和波動性上升的影響超過了貿易條件的積極影響,因此挪威克朗、瑞典克朗和歐元略有下跌,盡管通貨膨脹高企,預計歐元兌美元短期內將維持在1.20上方。隨著主要新興市場國家收緊貨幣政策以及生產水平正常化,下半年將出現“通貨再膨脹峰值”,美聯儲將轉向鷹派立場,因此美元實際利率上升是下半年的焦點。
•中國銀行分析師表示,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導致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大幅上漲后,市場擔憂通脹暫時提振美元。本周三,市場焦點轉向美國通脹數據。預計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率將自2.6%躍升至3.6%,而核心通脹期值2.3%。這一預期遠高于美聯儲目標,在正常情況下將意味著收緊貨幣政策。但鑒于美聯儲官員都一致認為通脹上升是可預期的而且可能是暫時的,預期美聯儲不會調整利率政策,數據公布后可能加劇市場波動。
•中金宏觀團隊認為,美國CPI和核心通脹大超預期,美國大財政重啟、勞動力供應緊張,疊加拜登政府均貧富的舉措,勿低估美國通脹壓力,預計5月CPI環比有較大不確定性,但總體上通脹仍面臨上行壓力,通脹超預期上行或增添貨幣政策走勢不確定性,加大市場波動。
•華泰證券宏觀分析稱,目前聯儲點陣圖顯示大概率在明年底前完成首次加息,二季度高于預期的通脹數據可能令這一預期得到強化,退出QE大概率早于加息,市場對今年6月或9月議息會議美聯儲提出“有條件”調整QE規模的時間表的預期升溫。
(關鍵字:機構分析:美國通脹或面臨上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