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國內外各界矚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如期而至。
這次會議,不僅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下半年經濟工作部署的定調,更涉及“十五五”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可以說,既錨定當下之需,更擘畫長遠之局,釋放的信息量相當之大。
對于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表現,中央政治局會議通稿用了“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來概括,這一點,在此前不久發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中可以得到印證。GDP同比增長5.3%,好于預期;消費、投資、外貿等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高技術制造業、服務業等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民生兜底保障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中國經濟展現了強大活力和韌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說,特別是要看到,中國經濟這些新的進展和突破,是在今年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情況下取得的,表明了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和內生動力都在進一步增強。
怎么看,決定了下一步要怎么辦。
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直接涉及下半年的政策走向,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要正確把握形勢,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對比起來看,可能會看得更清楚。
4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當時的表述是“經濟呈現向好態勢”,與三個月前相比,這次“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表述,意味著經過各方面持續努力,中國經濟回升勢頭得到了進一步確認,同時,在這個基礎上,中央也提出了“鞏固拓展”的新要求、新期待。
有變,也有不變。
7月30日的會議提到,要“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這個“四穩”的順序和4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相比,完全一致,體現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強調要增強靈活性預見性,而接下來對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安排正是各界關注的重點。
“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這是對整個下半年經濟政策思路的基調,也是首次使用“持續發力+適時加力”的新表述。持續發力,是指已有政策會繼續落實;適時加力,則指的是根據新情況,不失時機地加大政策力度,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從而讓政策組合拳與時俱進,確保全年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
具體到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會議提出,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要理解這一段,關鍵點在“落實落細”這四個字,不論是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還是兜牢基層“三保”底線,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說到底,還是要靠落實到位才能充分釋放出政策效應,讓經營主體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利好。那么,哪些領域最可能獲得來自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支持呢?會議也劃出了幾個重點方向——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這四大領域,對應的就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激活國內大市場和內需潛力、惠企紓困穩定就業基本盤、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可能產生的沖擊和波動等現實中的難點堵點,體現了經濟政策鮮明的問題導向。
除此之外,會議還提到,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這不僅表明了中央對于經濟穩增長、提質量的堅定決心,也意味著國家致力于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帶來的將是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破除“內卷”,是當下各界關注的焦點。這次會議提出,深化改革,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這與不久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的重要部署一脈相承,并且強調要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凸顯改革手段更注重市場化、法治化,而非靠行政命令搞“一刀切”,體現了政策的務實性和針對性。
此外,會議強調,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幫助受沖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這意味著,下半年如果出口下行壓力加大,宏觀政策有望對遇到困難的出口企業給予更多支持,同時,優化出口退稅政策,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也將有助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往年相比,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多了一項內容,就是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會議點明,“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要“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確;緦崿F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進一步指明了未來五年的歷史方位與目標任務。
需要清楚認識的是,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同時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F在要做的,就是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關鍵字: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