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31個省份2016年人均GDP的統計發現,天津、北京和上海三大直轄市都超過了11萬元,位列前三,12個省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若是將各省份的人均GDP換算成美元,包括這三大直轄市在內,有9個省份人均GDP超過了1萬美元。
9省份超過1萬美元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744127億元,年末中國總人口138271萬人,按此計算,2016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53817元。
統計顯示,有12個省份的人均GDP超過了這一平均水平。這其中,天津的人均GDP高居榜首,達到了115613元。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下,天津從2007年后開始高速增長,其2008年和2009年GDP增速均為16.5%,名列全國第二,2010年后連續四年增速領跑全國。
北京則以114690元位居第二,僅比天津少了923元。上海也同樣超過11萬大關,達到了113731元。
除了這三大直轄市,其他省份的人均GDP都在10萬元以下。其中最接近10萬元大關的是江蘇,達到95394元,浙江則以83923元位居第五。
7萬元梯隊則數量較多,有福建、內蒙古和廣東,三者之間的差距非常小。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盡管經濟總量仍領先江蘇,但由于常住人口達10849萬,因此人均GDP與江蘇差距十分明顯,甚至還排在內蒙古之后。
經濟第三大省山東則單獨處于“6萬元梯隊”,達到了 68049元,若按照去年平均匯率,折合美元剛好跨過1萬美元大關,為10245美元。
包括山東在內,2016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省份達到了9個。其中,天津最高,達到17406美元,北京和上海也都超過了17000美元。
人均GDP達到上萬美元是一個重要標志。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許多國家和地區在人均GDP跨過1萬美元大關時,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做得比較好,收入分配和居民社會保障等都很不錯,公共產品的供給充足。相比之下,目前我國這些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省份,無論在居民社會保障,還是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均有較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人均GDP并不等同于居民人均收入。由于產業結構的差異,一些人均GDP很高的地方,人均收入并沒有那么高。
例如,盡管天津人均GDP高居榜首,但天津的居民人均收入僅為34074元,與上海、北京均存在較大差距;內蒙古的人均GDP超過廣東,高居全國第7,但其居民人均收入僅位居全國第10,比廣東少了約6000元。
這是因為包括內蒙古、天津等在內的很多地方,GDP產值由于主要靠投資拉動和能源消耗為主,而投資主體以央企和國企為主,在做大產值的同時,老百姓(45.450, 0.06, 0.13%)的收入并沒有與之同步。
8省份低于4萬人民幣
在山東之后,其他省份離人均GDP1萬美元大關尚有較大的距離。
例如位居第10的重慶,人均與山東相差約1萬元人民幣,其后的湖北、吉林人均GDP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這三個省份剛好也是我國中西部、東北省份中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高的省份。
另外,由于經濟數據“擠水分”,遼寧的排名也出現變化。在擠水分前,遼寧人均GDP與廣東、山東屬于同一個梯隊,擠水分后,2016年,遼寧的人均GDP僅為50292元,下滑至全國第14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榜尾,有8個省份的人均GDP低于4萬元大關,除了安徽、山西之外,其余全部位于西部地區。
丁長發說,西部地區不少省份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比較差,如平原少、山地高原多,土地貧瘠,交通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后。盡管西部省份近幾年經濟發展較快,但其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市場化程度不高、城鎮化率仍比較低。
這其中,西北地區的甘肅人均GDP僅為27508元,是唯一一個低于3萬元的省份。西南的云南和貴州則分列倒數二、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貴州一直是處于人均GDP倒數第一位置,不過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進入,貴州的經濟高速增長,并在2015年擺脫了人均GDP墊底的位置。
由于大多省份2016年的常住人口數據尚未發布,因此這里的人口數量以2015年的數據來計算。
(關鍵字:人均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