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汽車產業正迎來顛覆性變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與汽車深度融合,推動著汽車科技革命。中國最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之一,重慶正在“大數據智能化”戰略的引領下,緊緊把握汽車“四化”趨勢,加快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轉型升級。
日前,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專訪重慶金康賽力斯新能源汽車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金康賽力斯科技中心)整車集成總監陳渝祺和智能駕駛總監高繼勇,了解他們對行業的看法,對重慶的感知。
回國實現強國夢想
“我原本就是重慶人,我的名字里便有”渝“字。”陳渝祺告訴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他從小就喜歡汽車,1986年從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畢業,被分配到國家“七五”長途客車開發項目時,他便開始了車型開發的人生軌跡設計,先后參與了整車開發、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工作。這期間陳渝祺沒有滿足于安逸的“鐵飯碗”,敏銳地預見到中國汽車開發的未來之路,隨后前往汽車之城底特律潛心學習。
1994年,陳渝祺拿到了美國韋恩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進入了美國TRW汽車集團。這是一家專業給福特汽車、通用汽車等主機廠做零部件配套的跨國企業。其在該公司主導的“可變溫度控制技術”項目一舉獲得當年公司集團的總裁發明獎。
陳渝祺在位于底特律的通用汽車技術中心工作了近7年,擔任整車開發高級項目工程師,并參與了別克GL8、昂科雷、悍馬以及君威等產品的整車開發工作。
在異國他鄉的這些年,他心里一直藏著回國實現強國的造車夢想。2006年陳渝祺受東風汽車(4.440, 0.07, 1.60%)之邀回到國內。
“此次,之所以回重慶發展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陳渝祺稱,重慶是中國有名的汽車之城,誕生了諸多頗具知名度的自主品牌,深具汽車工業基因。其次,對于家鄉重慶有著莫名的親近感,近年來重慶對人才的吸引力度和重視程度,最終決定回渝助力家鄉汽車事業。
海外博士歸渝探索前沿技術
據介紹,陳渝祺所供職的賽力斯科技中心,現有全球研發人員1500余人,其中國家高層次人才2人,外籍專家23人,博士27人、碩士200余人,國務院津貼1人,本科及以上人員占比大于85%,核心技術研發人員占比大于30%;員工呈現高學歷化,核心研發成員來自特斯拉、奔馳、寶馬等世界頂級汽車公司,引領公司新能源整車及各系統專項產品的研發工作,涵蓋整車、電驅動、車聯網、自動駕駛等多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
這里不僅有籍貫為渝的專家,也有來自各地的科研學者。高繼勇,山東人,為美國底特律大學電氣工程博士,主要負責金康汽車電子、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量產和研發。目前擔任2019年重慶市重大科研項目負責人“L4自動駕駛研發”。
談起自動駕駛,高繼勇如同打開了話匣子。
“隨著5G逐步落地商用,自動駕駛將進入快車道。汽車行業正在進行一場變革,在變革中被提起最多的就是”新四化“,即電動化、互聯化、共享化、智能化。”高繼勇介紹,
智能化當下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為自動駕駛、第二方面為車輛功能智能化。目前多家車企都有初級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但僅能作為駕駛輔助使用,仍需要人為介入。高繼勇稱,而L4級別自動駕駛,在限定的道路及環境中,車輛可完全不需人為干預,自行完成駕駛。這個限定條件不光對車有要求,對道路條件同樣也有要求。車輛經過紅綠燈路口時,能夠獲得紅綠燈的狀態信息,自動變速通過或者停車等待;經過路側感知設備覆蓋區域時,可以獲得路側傳感器的信息,識別視線外的碰撞風險并實現避撞。對于到重慶發展事業的原因,高繼勇稱,重慶在科研配套上的支持很給力。這座創新之城,對外地人也很包容,耿直的性格與山東人也是脾胃相投。
校企合作引入更多高層次人才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陳渝祺牽頭的汽車模塊化架構,讓整車開發周期縮短20%,成本節約30%,并保持現代人對個性化的追求。目前,陳渝祺負責小康集團整車平臺架構項目開發,未來覆蓋整個小康集團60-80%以上產品規模,支撐小康集團未來百萬量級產銷目標及千億產業經濟規模。而高繼勇主要負責金康汽車電子、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量產和研發,探索前沿科技。兩名專家在各自領域,為汽車智能智造添磚加瓦。
據介紹,金康賽力斯科技中心是小康股份(12.760, 0.12, 0.95%)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本共伍仟萬元;主要致力于高端新能源智能汽車研發,集成整車、電驅動技術、增程集成技術、智能互聯與自動駕駛核心前沿技術,打造智能汽車核心競爭力,全力創建產業互聯網下的新科技企業,全面打造跨界智能汽車科技公司。現正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等方式,為重慶引入更多高層次人才。
(關鍵字:智能智造專家扎根重慶 助力重慶汽車行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