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有限公司(600438.SH,下稱“通威股份”)做了一個高達80億元的投資計劃,這筆巨額投資,是公司去年凈利潤的8倍,目前公司240億市值的三分之一。
從2007年開始,一股多晶硅投資熱潮席卷西部地區,眾多上市公司和沿海的民營企業攜巨資在四川樂山、重慶萬州等地,紛紛開工建設多晶硅生產線。
但十年來,投資多晶硅的企業80%折戟而歸,多晶硅市場兇險,對技術和規模化要求很高,此次通威股份上馬80億元項目,能否取得成功,尚待時間檢驗。
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兼董事會秘書嚴虎表示,我們對多晶硅項目本身進行了詳細的論證,有充分的能力抵御風險。
豪賭多晶硅
2017年3月13日,通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將總投資約80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項目與另外一家光伏上市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SH,下稱“隆基股份”)合作。
更多的細節隨之披露。
通威股份為了實現“世界級清潔能源企業”的戰略目標,擬與樂山市人民政府、樂山市五通橋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投資協議書》,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主要從事高純多晶硅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相關配套業務等,該項目總投資預計為人民幣80億元,將分兩期實施。
同時,基于行業戰略協作關系的打造以及對光伏產業共同的良好預期,通威股份所屬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永祥股份”)擬與隆基股份簽署《合資協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作為年產 5 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的投資主體,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2億元,其中,永祥股份持股85%,隆基股份持股15%。
據公告,由于通威股份多晶硅項目將分期實施,不會對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構成重大影響。根據目前行情測算,項目完全建成投產后預計營業收入約90億元/年,其中一期投產后,預計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年。
多晶硅是樂山市的主要產業,鼎盛時期,樂山的多晶硅產能可以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眾多企業如川投能源(600674.SH)、樂山電力(600644.SH)、天威保變(600550.SH)等上市公司匯聚樂山,投資建設多晶硅生產線,2008年多晶硅的市場價格是300萬元/噸,而2017年3月份,多晶硅的市場價格每噸在13萬元左右。
多晶硅市場價格的暴跌,令多數企業虧得血本無歸,從此,多晶硅就像一個陷阱,沒有多少企業再敢繼續投資,在技術上,行業外來者也通常沒有足夠的實力。
對于多晶硅行業風險,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表示:“我們選擇在行業的谷底切入,經過詳細的論證,最壞的打算,就算多晶硅價格跌落至6萬元每噸,我們仍然可以獲得盈利。我們更多的是分析供求關系,以及我們在整個行業領域的優勢地位。”
聯手隆基股份
光伏企業的嚴密分工,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此次與通威股份合資的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產品制造企業,目前已形成單晶硅片產能7.5GW,在建產能16GW,系重要的多晶硅材料需求客戶。通威股份認為,雙方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建立戰略協同關系,可充分發揮雙方在光伏新能源產業各環節的優勢,進一步保障公司多晶硅產品市場價格、渠道的穩定,鞏固提升市場占有率。“樂山原來一共有8、9家多晶硅公司,現在只剩下我們一家,其他全垮了。2008年金融危機來的時候,多晶硅的價格從每噸300多萬元,一下子跌至幾十萬元,更重要的是當時國家發改委出了一個行業指導性文件,認為多晶硅行業產能過剩,高耗能甚至還有一點污染。文件一出,所有銀行不貸款,全靠自己滾動發展,在這樣特殊的階段,我們(通威股份子公司永祥股份)仍然堅持集中專注研發和生產。”嚴虎表示,當年的嚴峻形勢之下,公司堅持走了過來。
“發改委同時下了另外一個文件,鼓勵企業在多晶硅片和電池組件方面研發投資。當政府后來鼓勵多晶硅投資的時候,我們拿了土地沒有著急建,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多晶硅領域的技術研發上,最終2015年技改成功,多晶硅成本穩定在6萬元以內(每噸)。目前多晶硅的產量,我們做到了全國第三位,單線產能(1.5萬噸)全國第一,到六月份我們可以做到2萬噸。我們的產品質量、技術和生產線,已經做到國內一流。”嚴虎說。
多晶硅的產能,目前來看仍然過剩,但是真正有效的產能,卻嚴重不足,中國仍然需要向國外進口高質量的多晶硅片。最初的時候(2007年至2008年),永祥股份向政府登記申報的多晶硅產能都是1萬噸,但是真正能夠生產出來的,只有1000噸。目前符合技術要求的多晶硅產品不多,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仍然有40%的多晶硅需要進口。2017年頭兩個月,中國仍然有50%的需要進口。在多晶硅領域,有質量、技術和規模優勢的產能仍然嚴重不足。
“國內價格多晶硅一旦降低至8萬元以下,那么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才能做到。因此國內這部分產能仍然可以被替代。我們選址四川樂山,用的電是水電不是火電(煤電),這跟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通威股份實際控制人)倡導的清潔能源理念有關,如果在新疆內蒙建廠,使用火電,不符合環保理念,也不符合企業清潔能源的戰略。另外,工廠設在樂山,可以減少人力成本,只要派出成都公司總部的人即可實現管理,提升效率。”嚴虎解釋了多晶硅項目選址四川的原因。
至于為什么要跟隆基股份合作?嚴虎表示,我們不是擔心賣不出去,現在我們在多晶硅市場是有多少產出馬上就可以賣掉。我們的多晶硅成本是6萬元以下,未來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光伏行業現在的趨勢是,各領域龍頭企業專業化協同,大家在各自專業化領域分工。隆基股份在云南成立的單晶硅的硅棒項目,我們也參股了15%。
“在光伏領域,通威股份與隆基股份形成了高度的產業化分工協同。我們不可能在每個環節做到最優,所以,今后合作化的方式,在光伏領域越來越普遍。隆基股份說,希望我們這個5萬噸一次性建成,但是我們還是謹慎的先建2.5萬噸,他們自己就需要5萬噸以上的多晶硅。”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認為,目前是投資多晶硅的最好時機,錯過整個時機,其他投資者再進入這個領域,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關鍵字:多晶硅 通威股份 新能源 光伏行業)